醫社攜手 醫路同行
首都兒科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部成立已有7年時間,隨着國家發佈《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指出要建立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有條件的三級醫院可以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協助開展醫患溝通,提供患者支持服務,首兒所的醫務社工工作進入發展“加速期”。目前,醫務社會工作已覆蓋了18個臨牀科室,每年服務患兒超過1萬人次。
首都兒科研究所黨委書記劉中勳表示,“我們在探索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基礎上,對醫務社工進行角色定位,協助患兒和家長解決因疾病導致的心理、社會問題,提供情緒疏導、醫療救助、助醫陪伴等服務,努力打造有溫度的兒童醫院,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患兒和家長的支持者
醫務社工喬踔第一次見到星宇時,他蜷縮在病牀一角,不斷叫喊:“媽媽,我疼,我受不了”,然後用力撕咬着秋褲,褲子上的洞又變大一圈。“你看看這屋裡的孩子,就你年齡大,就你哭個沒完”,星宇媽媽眉頭緊鎖,把臉轉向了另一邊。
星宇今年12歲,是個品學兼優的陽光型大男孩,但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後,漫長而痛苦的治療讓他變得脾氣暴躁,抗拒治療,嚴重影響了診療效果,家長和醫護人員都感到束手無策,因此請來醫務社工喬踔幫着想想辦法。而喬踔認爲問題沒有那麼簡單,除了星宇對治療的情緒反應強烈外,母子間的溝通也很不順暢。
喬踔在病房蹲守了一天,對星宇和家長的心理壓力、親子關係等問題進行評估,打算從他的興趣愛好、學業等方面入手,建立專業服務關係,重點緩解星宇緊張焦慮的情緒,其次對母子的溝通行爲方式進行指導,從而改善親子關係。
他下載了火影忍者遊戲,向星宇“虛心請教”如何升級;借來一套《哈利波特》,和星宇一起閱讀打卡、交流心得;兩個人不僅在微信上交流,還要每天見面“話療”。喬踔耐心地勸說家長“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給予星宇足夠的尊重,特別是在化療期間更要耐心疏導孩子的焦慮和壓力”,並幫助在醫院附近聯繫了一個價格實惠又幹淨衛生的日租房間,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經過6個星期的個案服務,星宇的狀態明顯改善,能積極地配合後續治療,家長的各種壓力得到了很大緩解,而喬踔也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星宇換了新褲子,他和媽媽心中的‘空洞’也被我們一點一點地填補平整了”。
志願者服務部主任楊學靜介紹說,“醫務社工通過參與病房查房、醫護人員轉介,發現有需求的服務個案,經過專業評估後提供個性化服務,目前已經完成了個案服務36例,救助個案1100餘例。”
幫助患兒和家長解決對疾病的恐慌、對醫院環境的不適等問題,除了個案服務外,還設置了形式多樣的社工小組服務,如患兒的治療性小組、成長陪伴小組,家長的心理減壓小組等。2019年至今,開展小組服務10餘期,這些活動舒緩了患兒情緒,促進了對疾病的適應,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一位家長參加活動後深有感觸地說:“醫務社工爲孩子枯燥的住院生活添了一分亮色”。
社會資源的鏈接者
今年5月,一歲多的梓洋因爲反覆肺炎,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佳,被送到首兒所呼吸內科治療,原以爲過段時間就可以出院,沒想到主管醫生說“從病史和檢查化驗結果看,孩子患有先天性雙主動脈弓、卵圓孔未閉、氣管狹窄,建議肺炎治癒後再進行先心病矯治手術。”聽到這話,梓洋爸爸從心裡涼到了腳底,“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生病,斷斷續續的治療已經花光了家中積蓄,後期的手術費只能找親戚朋友幫忙湊湊了”。
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孟兵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告知家長如果符合條件,可以申請專項基金,又詳細講解了網上申報方法,幫助準備各種申報材料,經過志願者服務部對接和申批,成功申請到了2萬元資助。
經過兩次手術、40天的住院治療後,梓洋終於康復出院。辦理完出院手續,梓洋爸爸特意找到孟兵:“住院花了13萬多,我還盤算着這一大筆錢什麼時候才能還清,結完賬才知道,老家的社保可以報銷大部分,加上您幫我們申請的2萬基金,自己掏2萬就成了,我這心裡一下子就鬆快了,太感謝您了孟大夫!”
2013年,志願者服務部成立以來,先後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等20餘家慈善組織合作,對白血病、先天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臟病等百餘個病種進行不同程度的資助,截至目前,已資助患兒1100名,資助金額3800萬餘元。像梓洋這樣,“基金救急”的案例不在少數,這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很大關係,大病困境患兒的醫療救助已逐漸從“救命轉向救急”。
此外,志願者服務部還與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北京同心圓基金會合作,在醫院周邊建立“小家”,爲求醫路上的困境家庭提供臨時住所。200多個家庭通過入住“小家”解決了照顧孩子不便、經濟壓力大的的燃眉之急,並感受到了社會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關心,以及醫務人員和病友們的支持。
志願服務的策劃者
2017年,志願者服務部推行“醫務社工+志願者”的管理模式,要求醫務社工以患者需求爲導向,設計服務崗位、策劃服務項目、招募志願者、協助項目實施、督導服務內容、及時發現問題並運用專業方法幫助解決,既延伸了志願服務的內涵,又提升了志願服務的專業化、項目化水平,爲志願服務管理和發展提供了新方案。設計開發了多個“童”字號品牌志願服務項目,獲得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金牌項目、首都學雷鋒志願服務“五個100”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2017年4月,“暖心病患志願服務隊”招募了20餘名曾經接受社會資助和關愛的血液病患兒家長,經過崗位培訓,在門診大廳提供自助掛號協助、指引就診位置、宣傳醫改政策等服務,既發揮他們瞭解醫院佈局和就診流程的優勢,又通過幫助別人回饋社會,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應。
鍾女士是這支服務隊的唯一女性,報名參加志願服務時,她的女兒就住在血液內科的層流病房。爲了保證8點準時到崗,她一大早做好早飯送到病房,然後到門診志願服務2個小時,再趕回家給孩子做午飯。“可能因爲我有着坎坷的就醫經歷,所以更能體會那些外地來京求醫家長的焦急心情”,耐心細緻的解答,輕聲細語的安撫,鍾女士的服務就像點點春雨,滋潤着患兒家長的心田。
2017年12月,牽頭成立了“守護兒童健康志願服務聯盟”,帶動20餘家愛心單位參與守護兒童健康。目前,首兒所註冊志願者1733人,累計服務時長78678小時,其中90%來自聯盟單位。在醫院門診大廳的自助機旁、溫馨港灣健康站、手術室的有聲繪本閱讀區、病房舉辦親子活動的現場,都有“桔馬甲”熱情服務的身影。
劉中勳說,“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醫務社會工作對於改進醫療服務、提升醫院人文、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意義重大。《關於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出臺,爲北京醫務社工的發展提供有利契機,破解了很多發展難題。下一步,首兒所將認真落實文件要求,繼續以促進醫學人文、改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爲目標,以患兒和家長的需求爲導向,不斷拓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提升服務的專業化水平,爲患兒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文/楊學靜、池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