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化孕育1.76億獨生子女 最怕父母病倒!獨子養老時代 陸重大社會課題

大陸公立養老機構很難進得去。圖爲6月27日,志工浙江臨海一家養老院老人義務理髮。(新華社

第26屆大陸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的入選作品獨生子》。左邊是媽,右邊是爸。(取自微博@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兒

編者按養兒,果真仍能防老?大陸近1.8億獨生子女面臨的「養老」危機,不僅關乎家庭民生,也已成爲社會國家的重大課題本專題將分別從審視「獨子養老時代」的來臨,大陸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國式養老」的格局演變,以及兩岸「以房養老」的趨勢面向,探討政府民間應如何攜手合作,化危機爲轉機

陸劇《老有所依》在臺熱映引發共鳴之餘,也反映出對岸第一代獨生子女面臨的父母養老困境;「不敢窮,不敢死,不敢遠嫁,因爲父母只有我」,甚至被形容爲大陸1.76億獨生子女的集體焦慮。今年3月大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政府工作報告時,共計出現15次「養老」,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大陸從1979至2015年長達近40年的「一胎化政策」下,共計誕生1.76億獨生子女。去年第26屆大陸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的入選作品《獨生子》,左右兩手分別握着躺在病牀的老母親、老父親牽動無數人的心絃網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也觸發各界的廣大回響。爲讓父母安享晚年,獨生子女須揹負起兩倍甚至三倍的經濟壓力

可能耗盡多年積蓄

大陸「獨子養老時代」已悄然來臨,獨生子女的父母如何養老,成爲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議題。「421」的家庭結構,讓出生後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邁入中年後必須揹負起父母的養老壓力;最怕就是聽到父母生病消息後,有可能耗盡一個家庭多年來的努力與積蓄。

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面臨的多重問題,不僅經濟壓力,尚有體力心理壓力,若家家仍堅持採取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然有些不切實際。此外,「一胎化政策」下出現的失獨家庭、傷殘家庭等,這些「特殊家庭」的養老困境同樣持續存在,也讓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模式的相關需求日益增多。

公立養老院排不到

而養老院「貴的住不起,便宜的等不起!」早已成爲另一個社會議題。相較於私立養老院,公辦養老機構更具「性價比」,但住進公立養老院,恐怕是有錢也未必能辦到的事。

深圳一個網友日前替父親考察養老院時才驚覺,一家價格相對便宜、條件較佳的公立養老機構,已有超過2000名老人在排隊,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100人;意味着開始排隊後,他父親得等20年才能住進去。另一篇報導也指出,位於北京的一家公辦養老院,單人房2250元(人民幣,下同)一個月,雙人間每人也只需1200元,但入住卻要排隊等上100年。

《老有所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絕非僅屬電視劇網路文章而已,而是大陸社會面臨的殘酷現實、重大危機。誠如政協提案中所言:「妥善解決這一羣體『老有所依』的需求,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成爲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關乎國家對人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