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四十週年座談會舉辦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 (韋衍行)“四十年來,‘漢譯名著’像一道彩虹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橋樑,成爲我國學術界瞭解世界學術發展史的通道。”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黃志堅在近日舉行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四十週年座談會暨第二十輯專家論證會上如是說。

座談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2021年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四十週年。1981年,伴隨着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正式開始出版,叢書收錄的均爲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學術史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經典著作,爲中國讀書界打開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是改革開放在學術出版和思想文化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標誌。2017年,商務印書館成立120週年之際推出的紀念版珍藏本分科本,先後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展覽”中,作爲主題書牆整體陳列展覽,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堅強自信。該叢書現已出版19輯,即將達到850種的規模。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表示,商務印書館是中國出版界的一面旗幟,不僅源於其悠久歷史,更在於出版的各類書籍的影響。“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出版影響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很多學者,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隨着我們邁入新時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日益重要。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必須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出版無論是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還是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黃志堅在講話中表示,作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重要成員單位,商務印書館百餘年來編輯出版了無數經典。四十年來,“漢譯名著”像一道彩虹,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成爲我國學術界瞭解世界學術發展史的通道。在“漢譯名著”的編輯過程當中,商務印書館始終堅持以國家標準組織出版工作,廣邀學術專家和資深譯者深入參與書目的選定與翻譯,保證了選目的經典性譯文高品質。漢譯名著在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上,都稱得上是我國學術界、出版界的標杆,相信漢譯名著必將在新時代展現新的價值,發揮新的作用,中國學術出版的發展,爲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鑑做出新的貢獻!

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顧青在致辭中表示,漢譯名著既匯聚了幾代學人心血,也滋養了幾代國人的閱讀生活,被譽爲“對我國學術文化有基本建設意義的重大工程”、“迄今爲止人類已經達到過的精神世界”。出版名著是商務印書館的命脈,學術出版是商務印書館的核心方向。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漢譯名著始終堅持科學嚴謹的選題和出版規劃,始終緊緊跟隨,不斷吸收借鑑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堅持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爲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改革開放提供學術借鑑和理論滋養。

與會專家學者認爲,商務印書館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是中國讀書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大學校,是幾代學人的精神家園。“漢譯名著”的出版堅持編選名家名作、名家名譯精編精校,爲中國人瞭解世界文明、促進大學教育、建設學科理論發揮了重要作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選題規劃,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不斷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促進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漢譯名著的出版品種不斷豐富,也反映出中國人文社科學界的研究觸角在各學術領域中的拓展和加深,體現出中國學術界站在本土立場上對世界文明領域的研究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商務印書館不僅出版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也出版了系統梳理中華學術百年發展脈絡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整理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學者的原創名著的《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還將組織出版收錄中國青年學者高水平研究著作的《日新文庫》。商務的學術出版立足經典名著,秉持最優質最精品的理念,打造全學科的,涵蓋文、史、哲、政、經、法的大社科學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