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公益大講堂》黃覺一家體驗北京冬奧設計之美
望着矗立在羣名湖畔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首鋼滑雪大跳臺,又回頭看着在湖畔棧道嬉鬧奔跑的一對兒女核桃和小棗,演員黃覺與妻子麥子若有所思。今天,他們特意帶着孩子們來體驗冬奧文化,但是,該從哪裡開始呢?
3月3日,由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冬奧會教育培訓工作協調小組攜手猿輔導在線教育、電影頻道共同推出的《冬奧公益大講堂》,在“學習冬奧”微信小程序上線第五集——《硯墨黑·水墨文化的眷戀》。
黃覺、麥子夫婦和他們的孩子核桃、小棗這幸福的一家四口,共同擔任本期課代表,聆聽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高級專家,北京2022年冬奧會、殘奧會會徽、體育圖標、視覺系統設計者林存真,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體育圖標創作團隊成員張洺貫,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與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的解讀,和觀衆一同在北京冬奧會的美學課堂中,品味與世界相通的東方神韻。
黃覺一家首先來到北京冬奧組委的特許商品店,核桃率先就被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會徽吸引了。
“我們的冬奧會會徽,用了行書的‘冬’字,”引領孩子們臨摹行書字體,作爲北京2022年冬奧會、殘奧會會徽、體育圖標、視覺系統設計者的林存真讀解着會徽的創作理念,“它用了行書的筆意,再用設計的手法,抽象地把冰上運動和雪上運動員的形態表現出來。”
與冬奧會徽類似,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會徽也用漢字“飛”來展現着冬殘奧會運動員的拼搏形象。而在會徽之外,其他相關設計也都融入了中國元素。
冬奧體育圖標,形象地詮釋着各個競技項目,創作靈感來自中國古老的篆刻手法。據體育圖標創作團隊成員張洺貫介紹,在這次的創作中,他們選用了經典的漢譯風格,令每一種運動的競賽特點都躍然“圖”上。
“中國傳統講人文與天人合一,書法和纂刻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修行,證明人才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生命之美或許正是奧林匹克精神要發揚的東西。”林存真繼續介紹道,北京冬奧組委2019年發佈的冬奧色彩——“霞光紅”“迎春黃”“天霽藍”“長城灰”“瑞雪白”,無意中契合了2021年流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