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爲貴 北京中軸線名列世界遺產

北京中軸線今年7月通過評審,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大陸第59項世界遺產。(新華社)

在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中,中軸線的規畫是「以中爲貴」思想的集中體現。據澎湃新聞報導,在印度新德里當地時間7月27日11時15分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宣佈中國大陸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順利通過評審,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成爲中國第59項世界遺產。

據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此次審議之後,認可「北京中軸線」符合世界遺產標準,其中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與哲學思想,爲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重要貢獻,並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

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位於北京老城中心、縱貫南北,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居中道路遺存等15處遺產要素構成,始建於13世紀,成型於16世紀,之後不斷完善,歷經超過7個世紀形成城市建築羣。

具體位置北起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羣、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南至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佈局於兩側。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說,北京的中軸線是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既是北京的空間之軸,更是文化之軸,形成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五位一體的中軸線城市文化風貌。

儘管北京中軸線早已存在,但首個提出中軸線概念的是民初建築學家樑思成。他在1944年完成的《中國建築史》開始使用「中軸線」一詞。

作爲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分享了一組數據,指出中軸線串起了3處世界遺產、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2處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緩衝區涉及514處各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