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牛年投資賺錢? 要注意這些重點!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2020年全球投資市場開啓狂歡派對,許多投資人對於今年市場表現也寄予厚望,但也有不少人開始擔憂,今年投資市場是否仍會持續牛氣沖天。畢竟全球不少股市已經處於高位,投資市場風險不小,2021年賺錢難度有可能大於2020年。專家認爲,今年科技股以電動車產業鏈尤爲看好,同時一些預期獲利回升的循環價值股具有補漲空間,也值得留意。

富蘭克林副總經理羅尤美於《雲端前線》節目中指出,今年股市投資佈局,除了挑選好股票之外,還可以關注2020年沒有漲,2021年具有補漲機會族羣,例如能源消費耐久財、工業、原物料等循環價值股,企業獲利可望開始反彈,例如工業及金融業今年獲利反彈幅度預估分別可達47.6%及25%左右,可望獲得市場青睞,吸引資金進駐。

至於科技股方面,羅尤美認爲,去年股市猛漲,主要由科技股領軍,今年依然是趨勢產業,不過目前科技股漲幅已高,雖然沒有泡沫疑慮,但是本益比較其他產業高,有些基本面不佳的科技股恐將遭到獲利調節

分析師陳唯泰建議,可留意電動車產業鏈,他指出,蘋果Apple Car即將於今年9月問世,鴻海也成立MIH聯盟,跨足電動車領域,正所謂「鴻海來了,紅海就來了」,因爲根據過往鴻海發展軌跡,切入手機領域,手機就變得便宜,預期電動車發展模式也是如此。況且Apple Car預計2023年或2024年有機會量產,絕非靠蘋果一己之力,也要靠長久以來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擴大市場規模,而鴻海正是其中的策略夥伴之一,因此,投資人不妨可以關注鴻海跨足電動車領域之後,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商機

此外,由於今年選股難度增加,羅尤美認爲,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市場的人,可以投資基金,由專業基金經理人操盤,可以免除擇股、擇時問題,同時爲了降低單一基金風險,亦可進行基金投資組合配置,進一步降低風險,舉例來說,臺灣科技股與美國科技股各有所長,臺灣多屬於硬體廠商,美國則是以雲端、網路軟體公司,獲利表現最爲突出。因此,可以透過臺灣高科技基金搭配美國科技基金,才能軟硬通吃,掌握科技上中下游的趨勢財。

《雲端最前線第960集完整節目FB》

《雲端最前線第960集完整節目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