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微軟何虹自曝是「報告控」 年底要讓AI在臺落地

記者周康玉/專訪

「我最喜歡看報告了!」一頭及肩中長髮,說話時充滿肢體動作,還時不時用帶有香港腔、且中英夾雜的何虹,雖然進入職場20多年了,但與人互動,卻像是新生入學第一天,交友模式啓動,興奮又充滿活力。

頂着博士學位的她,今年初接下微軟臺灣首席營運長位置,也是歷屆的微軟臺灣區營運長中,唯一拿到博士學位。但微軟看中的不只是她的高學歷,更是她少見的跨文化經驗,以及超乎常人親和力

▼臺灣微軟營運長何虹專訪。(圖/記者李毓康攝,下同)

何虹說,當她還是社會新鮮人時,第一份工作要出的差,就是從香港飛往12000公里外的美國,而且還是像密西西比那樣較偏遠的城市。對她而言,不光是第一次出差,還是第一次去美國,公司卻只給了她一張機票、訂了間旅館,告訴她任務,給她三個星期的時間,中間該去哪、拜訪什麼人,通通沒有交代,算是給了她一次震撼教育

「當時真的沒辦法呀,我真的不懂,只能多問,多跟同事喝咖啡,然後不停地去listen(聽)。」何虹說,第一份工作也造就她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很習慣與人交流、傾聽對方

但爲什麼特別愛看報告?何虹說道,這可能跟她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Computing Science)和程式設計(Programming)科系有關,讓她習慣事事都依據數字事實(fact-based),加上本身個性充滿好奇心,一看到問題,會忍不住用邏輯方式去破解問題(try to crack it)。

日前(4/9)微軟舉辦了今年在臺灣第一場盛事--AI Solution Day,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一份訪了上百家企業員工的「AI 關鍵報告」,來破解臺灣該如何讓AI落地,這也是微軟臺灣區總經理孫基康交給何虹的第一項任務。

身爲一個「報告控」,何虹也從這份關鍵報告中理解,AI要在臺灣落地,必須從人才、應用和產業三個面向做起。

然而,從微軟這份AI關鍵報告中,何虹意外發現,要讓企業導入AI架構、讓AI落地,關鍵竟然不是技術,而是人的思維和文化障礙

報告指出,即使臺灣業主相信,AI能使產業在三年內提升創新力、員工生產力達近2.5倍,比起亞太區域業主的1.9倍還高,但臺灣卻僅32%的企業主開始導入AI,這數據遠低於亞太地區的41%。主要原因,就是因爲臺灣企業普遍保守、不願嘗新的文化,也缺乏穩健導入新計劃意願

換言之,文化、心理建設和溝通是AI導入的首要問題。然而,如果是文化和溝通問題,對於何虹來說「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了。」

何虹認爲,科技其實早已無所不在了(technology is everywhere),對於女性來說,要把科技變成日常生活,其實關鍵在於故事能力(story-telling),這與她本身所學背景都很吻合。

「我的任務就是一個翻譯、轉化(translate)的角色,把技術轉化到日常生活,轉化到商業價值...。」而這些,對於喜好發問、與人交流的她,都是令她非常自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