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無障礙診所」體檢達標率僅5% 5縣市掛蛋...臺北也上榜!
▲「無障礙診所」體檢達標率僅5%,3縣市掛蛋...臺北也上榜!(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衛福部2017年推動「分級醫療策略」,承諾輔導診所規劃無障礙空間,時隔2年做到了嗎?醫改會今(22)日公佈無障礙診所友善環境體檢報告,發現同時具備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與無障礙溝通3項指標的診所,僅佔了全國西醫診所的5%,更有3縣市掛零,除了屏東、基隆、連江、金門外,臺北也上榜。
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老年及失能者就醫已成未來趨勢,加上娃娃車就醫者,初估行動不便就醫族羣已高達人口的1/5。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健保於2年前調漲大醫院門診部分負擔,大推分級醫療,但若連最基本的診所無障礙就醫都做不好,恐讓分級醫療滯礙難行。
醫改會根據衛福部公佈的《全國診所無障礙就醫環境調查表》,扣除非健保或停約診所,發現全國健保西醫診所在「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與「無障礙溝通」的普及率,分別爲59%、26%與17%,其中同時具有無障礙通道與廁所者,只有21%;三項皆達標者,就只剩下寥寥5%。
▲診所有超過10公分的高低差,就可能把輪椅族擋在門外。(圖/記者嚴雲岑攝)
對於無障礙設施的缺失,臺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主任許朝富超有感。身爲輪椅族的他表示,就醫是身心障礙者的日常,雖然政府經常鼓勵病友到診所看診,但臺北市卻普遍存在入口有超過10公分高低差,或者坡道狹窄沒有扶手的「挑戰級」診所,以及有高達25公分以上臺階的「恐怖級」診所,讓行動不便者處處有礙。就算順利進到診間,也因爲通道過於狹窄,行動處處有「礙」。
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詹智鈞,也針對診所「溝通無礙」及格率偏低問題提出呼籲,由於屏東也是此次掛蛋的縣市之一,卻因幅員遼闊、醫療機構稀少,若想減低病患舟車勞頓到市區就醫之苦,更需要加強診所的無障礙設施與溝通,包括由衛福部推動新住民、原住民語言的衛教單張或藥袋,讓不懂國語的長者外籍看護也能理解醫囑,政府也應提供足夠誘因獎勵帶頭示範診所,不要讓基層淪爲「做功德」。
▲醫改會實地拍攝診所的無障礙設施。(圖/記者嚴雲岑攝)
劉淑瓊提到,2014年頒佈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中就提到「確保無障礙進出物理環境,並享有各項設施服務,尤其應適用於醫療設施等場所」、「儘可能於身心障礙者最近之所在社區,包括鄉村地區,提供健康服務」,但這次體檢報告結果,清楚顯示分級醫療與身障公約雙跳票。
爲了加強身障者就醫可近性,劉淑瓊建議衛福部推動短、中、長期三目標,先讓民衆能利用健保APP查詢附近的無障礙診所,並利用健保品質保留款等經費,推動無障礙示範機構,另可建立多國語言通譯人才庫,提供基層診所通譯支援。最後,應由行政院督促衛福部、營建署與各地方政府,訂定無障礙診所計劃,最好能合作修訂建築法規,讓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尺的大型診所,都應那爲應設置無障礙設施的公共建築物。
▼健保西醫診所無障礙診所達標率。(圖/醫改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