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奪全球年度票房第3!《芭比》卻在亞洲「這國」慘遭滑鐵盧

電影《芭比》劇照。(圖/達志影像)

好萊塢暑期強片《芭比》(Barbie)上個月上映後,持續在全球各地賣出好成績,累計至31日已吸金超過7.75億美元(約新臺幣245億元),目前暫居年度票房第三名。不過並非所有國家都這麼捧場,在南韓,《芭比》至今只賣出約46萬張票,首週末票房僅佔整體票房8%,第2周更掉到3.9%,表現相當慘澹。

根據英國《衛報》2日報導,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rean Film Council)統計,在南韓上映的好萊塢電影中,目前票房表現最佳是皮克斯動畫《元素方程式》(Elemental),已賣座超過587萬張票;其次是《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 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賣出逾365萬張;第三名是《名偵探柯南:黑鐵的魚影》,有超過62萬張票房。《芭比》只排第四名。

女權運動人士瀋海仁(Haein Shim)認爲,《芭比》的票房低迷,顯示在南韓人心目中,「女權」依然是個禁忌話題。《芭比》以女性爲主角,用幽默的方式呈現女權意識,理應高度吸引女性觀衆羣,但南韓影迷卻對觀看這部電影「感到猶豫,擔心自己被貼上女權主義者的標籤,這份恐懼在這裡是真實存在的。」

從電影宣傳手法也能看出南韓如何對女權「噤聲」,在南韓版的《芭比》海報上,原有的標語「芭比就是一切」(Barbie is everything)、「他只是肯尼」(He's just Ken)均遭到移除,引發議論。電影公司「華納兄弟」(Warner Bros.)則搬出一套說法,辯稱在電影的早期宣傳階段,角色的形象和名字纔是焦點,並非刻意模糊女性賦權訊息。

影評人尹星恩(Youn Sung-Eun,音譯)說,南韓人原則上認同性別平權,但實際上,一部分的社會還是強烈反對女權,在這個背景下,電影《芭比》也就理所當然失去了吸引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22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Index 2022),南韓在146個國家中僅排名第99;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會員國中,南韓的男女薪酬差距最大,婦女的職場處境也最爲艱困。

不過研究南韓電影業的崇實網路大學教授比契爾瓦斯(Jason Bechervaise)告訴《衛報》,《芭比》賣不好,或許有性別之外的原因。他舉南韓國片《神鬼海底撈》(Smugglers)爲例,該片講述一羣海女爲了謀生,冒險進入走私世界的故事,自7月26日上映以來,已經擄獲超過2百萬觀衆的心。

「南韓有自己獨特的(電影)市場,」比契爾瓦斯說,當年《星際大戰》也一樣表現不佳,而《芭比》只不過是另一部「和美國流行文化緊密連結,卻賣不動」的電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