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藝將民俗化爲有形 一次看遍臺灣傳統生活之美

傳統木雕工藝代表李秉圭作品慶壽屏》爲六曲傳統門扇形式作品。正面以彩金雕刻螭虎爐、雙龍搶珠,風格大膽細緻,融合實用及裝飾美感。(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科技來自於人性,工藝源起於生活大樹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灣傳統生活美學主題,即日起至11月29日期間推出「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集結全臺代表性的45位國寶工藝師及超過百件精妙的工藝創作,令人驚豔不已。

此次特展涵蓋臺灣傳統文化中的民生用品宗教佛像、祭祀禮器與建築裝飾等,每件展品國寶級工藝師親手製成,背後蘊藏臺灣特色信仰風俗和民間傳說,不只結合工藝與美學,更是臺灣傳統文化的珍貴紀錄,十分值得一訪。

「傳統木雕」工藝代表葉經義的作品《清明上河圖》以浮雕成具立體空間深邃視野景觀,呈現虛實相間動靜輝映的完整作品。(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展覽現場以「民生.器用」、「宗教.禮俗」、「藝術.審美」、「粧佛.傳承」爲四大主題,其中以粧佛工藝雕刻技法聞名全臺的鹿港施氏家族,由被譽爲神刀」的施修禮開始,由其子施至輝接棒,精妙結合木雕與漆藝泉州式粧佛技藝榮獲人間國寶的美稱,傳承至今第三代施世瞳發揚光大,家族三代跨越百年共展出50件作品,猶如臺灣粧佛工藝史的精華紀錄。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昔日臺灣重要傳統工藝的傳承,大多透過家族世襲師徒傳授一代代延續下來,家族傳承有家人暨師徒關係,師徒傳授通常徒弟拜師三年四個月出師,其關係亦如家人般親密,使這些工藝技法因此更顯珍貴。近年來環境改變,進入匠藝門戶學徒日益稀少,職業學校不如以前普遍,透過此次特展,讓更多民衆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傳統工藝之美,並藉此體會工藝傳承精神。

對照施至輝(左)、施修禮(中)、施世曈(右),三代分別雕刻的觀音作品,可看出代代傳習,融合了傳承與個人表現,正是其可貴之處。(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展覽名稱: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覽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第一、二展覽廳)(高雄市大樹區統嶺路1號)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109年11月29日(日)09:00~18:00(每週二休館

(本文摘自《Takao樂高雄》2020/09 NO.09)

《Takao樂高雄》2020/09 NO.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