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沒治好「胃癌風險高5倍」 臺大北榮找到二線解方
▲幽門桿菌沒治好「胃癌風險高5倍」。(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全臺約有400萬人感染幽門桿菌,除了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潰瘍,未來罹患胃癌的風險,更是健康族羣的5倍。雖然現有多項抗生素可殺死幽門桿菌,但近年研究卻發現,幽門桿菌已對部分藥物產生抗藥性。北榮與臺大2年前進行本土研究,發現可樂必妥序列療法與含鉍劑四和一療法,在第二線療效可達90%,將可作爲我國治療準則。
臺北榮總與大醫院今(5)日發表「消滅幽門螺旋桿菌二線藥物」研究成果。主講醫師、臺北榮總內科部羅景全教授表示,幽門桿菌常見的傳染途徑爲口對口傳染,接吻或不慎接觸嘔吐物都有可能把細菌吃下肚。
▲臺大北榮找到幽門桿菌二線解方。(圖/記者嚴雲岑攝)
目前臨牀醫師治療此病菌,仍普遍使用幫浦抑制劑加上兩項抗生素,但幽門桿菌與人體病菌相似,也會慢慢產生抗藥性,導致目前三合一療法的殺菌率在許多地區都低於80%,需要第二線處方作爲救援治療。
羅景全表示,臺北榮總與臺大的研究,是將560位第一線幽門桿菌治療失敗的病患,分別採用「含鉍劑的四合一治療」與「含可樂必妥序列療法」做研究,結果發現在治療10天與14天后,兩種處方的療效均高達9成。
其中,含可樂必妥序列療法的副作用低且遵從性高;含鉍劑四合一療法雖然有頭暈、噁心嘔吐、大便顏色變深等副作用,但若能成功吃完整個療程,療效較另一種療法略佳。羅景全表示,目前該項研究已達2/3階段,未來有望作爲各國制定幽門桿菌的重要依據,對於胃病防治有重要貢獻。
▼臺大、北榮合作發表研究成果。(圖/記者嚴雲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