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內到校外 武術體教融合還需“三步走”

日前,教育部成立了中國書法、中國武術中國戲曲教育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書法、武術、戲曲進校園、進課堂。對此,武術專業人士認爲可以採取由校內校外的“三步走”:武術進校園、打通校內校外渠道、加強校外普及並打造品牌賽事

重慶榮昌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武術套路資格賽暨2021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期間,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徵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武術中心目前正在積極謀劃起草關於進一步加強武術項目體教融合、加強青少年武術推廣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夠和教育部門形成聯動,解決好體育和教育部門的銜接問題

張徵認爲,成立中國武術教育指導委員會後有“三步路”要走好,他說:“首先要解決好武術進校園的問題,把提高與普及、標準化與多樣性有機結合,保護和發揮地方傳統特色拳種;其次要解決好政策制訂和制度建設,打通校內校外渠道;第三是大力加強校外青少年的普及工作,成立青少年武術俱樂部、打造青少年武術賽事,促進青少年教、學、賽管理體制的健康提高。”

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少兒武學傳承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天明多年來從事少兒武術教育工作,他提出了10點建議,包括貫徹武術“育人、育心、育德、育行、育體、育智”的教育目標;構建各年齡層級系統的校園武術課程體系和標準化建設;培養武術教師梯隊;加強武術教學科研的創新實踐;建立校園武術特色品牌;加強武術後備人才的梯隊建設和培養;大力發展校園武術教育產業,創新武術項目品牌以及與教育相關的服務產業等。

對於如何在青少年間推廣武術、進行體教融合,正在參加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的運動員教練員們也紛紛建言

具有運動員和蘭州大學體育老師雙重身份甘肅名將常志昭說:“我給大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武術是什麼’,講解武術的過去、現狀和未來,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民族自豪感,然後學習入門級的長拳或者簡化太極拳等。”

山東名將孫培原認爲,要給青少年正確的引導,瞭解武術文化內涵,從小樹立文化自信。

甘肅隊教練於宏舉指出,希望搭建優秀運動員退役後的“工作通道”,充實武術指導員的人才梯隊,進入學校教師和教練員體系,用親身感受和熱愛去帶動更多青少年。

重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技銘介紹,“武術進校園”在重慶開展已久,10年前就有小學老師自編初、中、高級武術教材,進行全面推廣普及。

多次承辦全國武術賽事的重慶榮昌區憑藉豐富悠久的文化底蘊擁有衆多武術人口,全區有27所學校開展重慶市級非遺、也是榮昌當地特色拳種纏絲拳、小洪拳蘇家拳

“榮昌區最大的亮點就是‘武術進校園’,我們有20多家武館,一個專門的武術學校,有1000多名學生,27所學校聯動普及,武術青少年基礎良好,再加上三個拳種入選非遺、政府高度重視並以創建武術之鄉爲引領狠抓武術工作,我們會繼續努力,讓武術文化在校園中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重慶市榮昌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鄭本益說。(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