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教育,第十三屆達內校企合作高峰論壇在長沙隆重召開

爲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學習和落實《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大力推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動地方政府、本科高校、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圍繞產教融合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平臺搭建、運營服務生態構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指導,達內教育集團主辦的“凝心聚智創新共享”智能時代下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研討會暨2019年第十三屆達內集團校企合作高峰論壇8月10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

會議聚集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探討新的技術浪潮下,深化產教融合、探索發展智能時代下新一輪發展機遇。來自教育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知名企業多方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與參會208所院校504位院校領導分享前沿觀點,共享實踐經驗,話題聚焦在智能新時代下深化產教融合建設思路與成功經驗、智能時代下的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等高校關注的熱點議題,各方專家一一深度探討與交流,共話智能時代產教融合的變革與機遇。本次會議三大亮點:高強時代亮相、達內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推廣達成深度合作、智慧數鏈財經教育方案分享、共建人工智能學院,打通產教融合賦能高校的解決方案

【達內教育集團董事長/CEO韓少雲做“構建3—33歲泛IT學習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的主題演講】

達內教育集團董事長/CEO韓少雲做“構建3—33歲泛IT學習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的主題演講,韓少雲說,首先感謝各位院校領導、各位合作伙伴、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只有你們多年的支持,達內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再次謝謝你們。借這個機會,也想跟大家彙報一下達內公司最近一年的發展,也想在這裡跟大家探討一下構建3—33歲泛IT學習體系的探索與實踐。達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IT教育集團,年產值超過30億,培訓學校覆蓋中國的70個城市,有350家教學中心,員工有12000名,我們過去17年累計培養的80萬的互聯網人才,也與中國的1200所高校展開了合作,向中國的15萬家企業輸送了IT人才。

達內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中國大市場決定的,另一方面達內公司的創新也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挑戰市場,一個看起來不大的市場,實際上你通過創新的模式,是可以把這個市場做的更大。韓少雲介紹了達內三大創新模式,包括遠程教學雙師模式、先就業後付款的模式、因材施教分級培優。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要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教融合方案。我們看看產學研融合的方案怎麼去實現?

產學研校企合作這也是一個老話題,但我們實際上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的解決方案。達內公司也在不斷的去尋找一個好的產教融合的解決方案。最近兩年我們探索出了一個產教融合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叫以產促教、以教促產。我們也成立了一家軟件公司,叫高強時代,專門做產教融合的解決方案。

當前是面臨一個矛盾,一方面是學生畢業的時候缺乏動手能力,缺乏實戰能力,另外一方面企業也面臨一個挑戰,軟件工程師、IT從業人員越來越貴,那我們自己發現,實際上在大學裡面有很多閒置的人才資源,如果能把大學裡面閒置的這些人才資源充分的利用好,就能夠解決產業裡面IT人才貴,人才缺的問題。我們會跟一些學校去合作,把學校廉價的資源利用起來,既讓大學生通過實戰項目鍛鍊了自己,同時也從企業裡面接來一些軟件的項目,來完成軟件開發,最後開發出來的軟件成本就會比市面上的這些軟件開發的成本低很多。這是我們已經合作完成的一些項目。我們成功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這種創新模式,把學校裡面閒置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既讓大學生有了實戰經歷,也爲業內提供了廉價的軟件工程師的勞動力,我們做到了,不僅僅以產促教,同時做到了以教促產。

總之,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這樣一個教學體系,完成3到33歲的人羣的IT軟件的培訓體系的搭建,能夠讓我們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掌握IT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更加準確,讓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總之一句話,通過我們這種社會上的IT辦學力量,和我們在座各位的院校,讓每一個應屆畢業生找一份好工作,締造他們的中國夢。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副處長王麗萍致辭】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副處長王麗萍說,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產教融合實踐探索已推進到第二階段,新的發展階段將以“大平臺+”戰略爲引領推動項目持續深化演化。 “大平臺”是虛實相融的集成化的平臺。實體平臺的建設,以基地項目爲基礎,在基地創新平臺聯結整合的基礎之上,構建由行業領先企業、產業鏈相關企業、行業部委、高層次科研機構、國際合作夥伴等共同參與建設的行業領先的創新生態系統。虛擬平臺的建設,主要通過互聯網、雲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建設數字化、集成化全要素場景和開放化、互動化平臺。產教融合項目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體現在虛實相融的集成化大平臺建設上,這之中開放化、集成化是關鍵,數字化、智能化是基礎,因此我們還要加快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大平臺發展的核心機制是開放,大平臺發展的基本模式和基礎性的價值機制是共建共享。行業部委、地方政府、基地學校、行業企業、園區社區、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等等都是可以參與到平臺的建設中來,爲平臺的建設貢獻力量,同時也共享平臺發展的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副處長鹹汝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副處長鹹汝平說,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快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創造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推進智能製造產業,正日益成爲破解當前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和達內教育集團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關於專業人才培養評價的合作,截止到目前爲止,中心已經與達內教育集團合作了包括程序開發師、視覺設計界面師、高級雲計算開發工程師等46個技術方向,合作以來累計有60餘萬名學院通過培訓獲得了初級或中級的培訓證書,有效加強了信息技術領域應用型人才的隊伍建設。

同時,中心從第六屆發現杯大賽開始,成爲大賽的主辦單位,第六屆發現杯大賽吸引了全國31個省份788所高校8716個團隊報名參賽,大賽的規模和影響力都在不斷提升。第七屆發現杯大賽即將啓動,中心作爲大賽主辦單位也將一如既往的支持賽事舉辦,與達內教育集團及相關協辦單位支持單位、專家委員會、全國高校攜手共同推進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達內教育產教聯盟2019年理事會成員受聘儀式

爲了貫徹執行《國務院辦公廳對於產教融合若干意見》的精神,“達內教育產教聯盟”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及部分院校領導及企業的倡導下,由達內教育集團發起成立。達內產教聯盟理事會本着“誠信、創新、開放、合作”的理念,以“聚勢賦能、共贏未來”爲目標,以推動中國應用型本科及職業院校的實踐育人教育爲任務,通過各成員的智慧碰撞、成果交流、實踐探索,聚力打造“政行校企研深度融合的交流與合作平臺”。今年,達內教育產教聯盟成立的第二年,經過推薦和自薦,增加產生了27位達內教育產教聯盟的新理事,峰會上分爲兩批上臺,達內教育產教聯盟理事長韓少雲先生爲達內教育產教聯盟第二屆27位新理事頒發聘書。

【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教務處副處長張策發表了“雙萬計劃”與“金課”建設的主力——MOOC,引領新時代教學變革的主題演講】

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教務處副處長張策發表了《“雙萬計劃”與“金課”建設的主力——MOOC,引領新時代教學變革》的主題演講。張策說,雙萬計劃強調從教得好向教得好和學得好並重,強調課程思政,強調新型技術的應用,強調社會需求導向,強調因地制宜,因效制宜,因課制宜,結合自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副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教務處副處長張策發表了《“雙萬計劃”與“金課”建設的主力——MOOC,引領新時代教學變革》的主題演講。張策說,“雙萬計劃”強調從教得好向教得好和學得好並重,強調課程思政,強調新型技術的應用,強調社會需求導向,強調因地制宜,因效制宜,因課制宜,結合自己的情況規劃課程。“金課”被寫到了教育部文件裡,要建設五大類“金課”,純粹線上的MOOC,還有純線下的“金課”、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社會實踐“金課”。開展基於MOOC的教學能夠幫助老師向習總書記講的“四有好老師”標準看齊,是爲老師提升教學質量和自身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分享校企協同共建AI人才生態】

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百度技術學院院長陳尚義現場分享了《校企協同,共建AI人才生態》主題演講,分享了百度在人工智能,特別在百度大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等方面的深厚積累,以及對產學研結合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看法和舉措。他說到,面對國家倡導的教育模式,強化企業爲主體,突破產教融合的瓶頸,扶持行業組織與社會機構,促進產教雙方對接,建立長效合作模式。百度和達內也開發了相應的課程,把百度人工智能最佳實踐嵌入到教學環節,今年計劃與達內共同培養3500名初步具備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學生。

【達內集團-百度公司智能領域領軍人才深度合作簽約儀式】

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百度技術學院院長陳尚義演講完,與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韓少雲共同舉行智能領域領軍人才深度合作簽約儀式。

【達內教育集團技術副總裁郭陟分享人工智能時代,產教融合解決方案】

達內教育集團技術副總裁郭陟發表了《人工智能時代,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郭陟說,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應用到了各行各業。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導致了人才需求迅猛增長。但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也造成高校在建設人工智能專業時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中,高校缺乏完整課程體系、缺乏真實實驗環境、缺乏實用實驗案例、師資力量儲備不足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衆多學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達內教育集團推出高強時代品牌,旨在一方面通過智慧教育方案賦能高等院校,爲高校提供專業建設與改革解決方案以及軟件開發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提供智慧人才服務賦能企業,爲企業提供軟件開發解決方案和人才輸送解決方案。郭陟從專業方向、課程體系、信息系統、實驗資源、賦能服務等五個方面詳細介紹了達內的人工智能專業建設產教融合解決方案。達內的解決方案從產業需求出發,設計了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並提供了覆蓋從學生入校到就業全學習生命週期的一整套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及其落地方案,實現了從企業到高校的能力轉移,創造了企業與高校的合作共贏生態,真正實現了產教融合。

【教育部“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2019年上半年試點院校戰略簽約】

2018年1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達內教育集團合作啓動了“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2018年7月第一批人工智能學院項目入選28所院校,其中19家本科院校、9家高職院校;2019年第二批建設項目入選28所院校,其中,13所本科院校,15所高職院校。目前,浙江財經大學、棗莊學院、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等均已投入一期建設。

活動現場,主辦方舉行了教育部“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2019年上半年試點院校戰略簽約,10所高校參與簽約。

【達內教育集團財務總監/財經教學總監劉丹分享智慧數鏈財經人才培養解決方案】

達內教育集團財務總監/財經教學總監劉丹介紹智慧數鏈財經人才培養解決方案,劉丹說,數字化時代背景下,財經人才培養急需轉型,達內教育集團率先研發出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財經實踐相結合的財經教育解決方案,傾力協助高校培養跨專業複合型大數據財經人才。

達內教育集團於2013年發起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大賽暨“發現杯”全國大學生互聯網軟件設計大獎賽(以下簡稱“發現杯大賽”)。發現杯大賽始終秉承“發現人才、發現潛能、發現未來之星”的宗旨,激發高校學子創新創業的熱情,打造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首屆大賽設立10萬元的大獎,刷新了國內軟件大賽的單人獎項和總獎金數雙記錄。第六屆發現杯大賽吸引全國31個省份(除港澳臺)、788所高校、8716個團隊報名參賽,大賽規格、影響力再度升級。

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培訓處副處長鹹汝平、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韓少雲、第六屆發現杯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最具投資價值獎”獲獎團隊代表汕頭大學漆原、渤海大學張守波校長、南昌大學軟件學院教務處主任萬淑輝、西安翻譯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院長支侃買等領導共同參與2019年第七屆“發現杯”大獎賽的啓動儀式。

【達內教育集團Web前端教研總監李文華分享Web前端人才培養解決方案】

達內Web前端學院教研總監李文華分享了《Web前端人才培養解決方案》,李文華說Web前端適合“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學科,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從網站、到手機APP到桌面應用、到遊戲、到數據可視化、到3D渲染、到VR、到AR、到物聯網等等都能看到Web前端的影子。達內教育集團以教育部推動web前端1+x職業等級證書爲契機,助力高校推動web前端人才培養。

【質量中國品質達內——2019達內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共促人才培養“百校行”計劃啓動】

爲了進一步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會議現場,達內教育集團正式啓動質量中國品質達內——2019達內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共促人才培養“百校行”計劃“(簡稱“百校行”計劃),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韓少雲、人民網教育頻道熊旭、新浪教育頻道主編雷蕾、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副校長劉永利、隴東學院教學副校長馬悅寧、廣東理工學院副校長劉香萍、阿壩師範學院校長向武、濰坊職業學院副校長賀志強、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校黨委書記朱愛勝、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敬代和等十位嘉賓一起上臺啓動2019達內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共促人才培養“百校行”計劃。

達內教育集團作爲該計劃發起單位將聯合主流媒體遴選100所高校,對校企合作典型示範院校進行專訪,瞭解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真實反饋、促進校企的進一步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長效機制,同時藉助主流媒體的報道,將示範院校的成熟合作經驗複製到更多高校。

宜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明斌教授、懷化學院副校長佘朝文教授、湖南軟件職業學院副院長劉上冰、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院長周翔教授四所學院的領導分享了各自在產教融合的理解和探索。

宜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明斌教授發表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助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結碩果》的主題演講,李校長首先簡單介紹了一下宜春學院的歷史和近況,並指出宜春學院當前面臨的四大困境:辦學特色不明顯、教育資源不足、人才引進困難、生源質量較低,介紹了宜春學院“三同五雙四對接”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最後,李明斌也分享了關於產教融合的兩點思考:1、要充分認識教育企業與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互補性;2、在新技術新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攜手教育企業推進新工科建設並服務地方經濟。

懷化學院副校長佘朝文教授分享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佘校長首先指出校企協同育人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路徑,懷化學院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就是建設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在談及達內與懷化學院合作歷史,佘校長說,雖然與達內合作只有兩年的時間,但收穫頗豐,2017年貴陽峰會,校長宋克慧與達內簽署校企合作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8年5月25日,“懷化學院—達內AI智慧創新工場”正式開園,2018年青島峰會,我校獲批教育部規劃與建設中心人工智能學院首批建設試點院校。

湖南軟件職業學院副院長劉上冰分享湖南軟件職業學院大數據專業共建,劉上冰介紹了學院和達內合作情況,劉上冰說,2017年9月,學院開始與達內教育集團洽談校企合作相關事宜,2018年6月,與達內教育集團舉行深度校企合作簽約儀式,共建達內大數據學院,採取專業共建共管模式,採用共同合作培養模式。湖南軟件職業學院與達內大數據學院建設立足於行業的用人需求,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共同進行學生培養。旨在培養從事雲計算與大數據開發、Java軟件開發、具備軟件設計、程序編碼、軟件測試、維護、應用、支持等軟件技術服務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院長周翔教授分享了《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動我院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周翔院長先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的辦學基本情況,周翔說,從2014年以來,國家相繼發佈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文件,大力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民辦院校的特點,決定了必須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周院長還介紹了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思路做法。周翔說,2017年9月基於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UID、Web前端方向學生達124人,2018年達117人。學生優良率達95%,頂崗實習專業對口率達100%,頂崗實習工資人均3500元/月,最高達8000元/月。

值此企業界、教育界共聚一堂之際,中國教育智庫網傾心打造的高端視頻訪談欄目——白丁會客廳走進峰會現場,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鄭德林(白丁)親臨主持,並邀請了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韓少雲先生、江西省教育廳教育改革諮詢專家壇譚光興教授、紅河學院校長甘雪春教授、榆林學院副校長張富林教授、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孫百鳴教授、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福華副教授暢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各嘉賓圍繞如何破解產教融合走向深水區、加速人才培養、解決校企深度合作的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