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權爭戰-市場派:產金分離說法混淆

永大中國)前黃姓營銷主管爆料指出,原本永大在大陸有相當不錯的獲利成績,但這三年來每況愈下,由於兩岸財報會計準則不同,經由市場招標案件取得永大(中國)當地的財報來看,2017年永大(中國)由盈轉虧,全年虧損1.34億元人民幣,顯見營運開始惡化。

據瞭解,臺灣永大是依據金管會規定國際財務會計準則(IFRS)爲基礎編制,但永大(中國)財務報表的編制依循當地的稅務規範產生。這使得兩岸的財務報告分別適用兩套不同的準則。

員工2005年到2015年任職永大(中國),2016年選擇離開永大,他強調,董事長用人不當,2015年撤換掉許作名總經理後,業績開始走下坡,許多高級幹部陸續離職。

他強調,後來負責永大(中國)高層不是業務出身,不懂電梯經營,不但趕走客戶,踢掉每年出貨400~500臺的優質大客戶,還將優質大開發商戰略合作協議於協議到期後廢除不續簽,導致客戶及市佔率快速流失,但到現在爲止,還在把責任推給前任總經理。

永大(中國)營收2014年還有30多億元人民幣,出貨18,000臺,一年賺3億多人民幣,2016年獲利剩不到2,000萬人民幣,2017年營收掉到19.09億元人民幣,公司也轉爲虧損1.34億元人民幣,收入、利潤大幅衰退的原因來自出貨臺數衰退,亦即2016~2017年訂單大幅衰退所造成的。

他表示,由於兩岸適用的會計準則不同,經過調整後,之後並進臺灣的財報會遞延幾季逐步反映大陸的實際狀況,今年永大的獲利數字堪憂,這也可以由永大機電公司公開財報的預收貨款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大幅減少獲得佐證

接近市場派人士指出,公司方昨日拋出和築、和發產金分離的議題,但實爲混淆做法,產金分離旨在規範產業進入金融業永大非金融業,無產金分離適用問題,且和築、和發並無進入永大董事會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