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煙噪音擾民 江南西“住改商”頻被整治

江南街道轄內有700多家“住改商”,執法面臨信息不暢、需多部門聯合等問題

江南西餐飲酒吧不少。

← 餐飲油煙商戶住戶之間的主要矛盾之一。

從江南西地鐵口走出,沿江南西路向西南而行,包括衣食等行業在內的商鋪林立。從江南西路深入兩側,內街內巷同樣如此,住宅社區樓下多被餐館、酒吧、按摩、理髮等佔據。交通便利、歷史長久,這裡的商圈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江南西商圈中不少店家爲“住改商”性質。

據江南中街道辦工作人員粗略統計,街道下轄範圍內,包括辦公店鋪等各類“住改商”總共有700多家,其中最集中最引起注意的就是江南西路的“住改商”。南都記者走訪瞭解到,江南西的住宅多爲七八層高的舊小區,“住改商”集中在住宅樓的一層。目前,街道一般不接受餐飲類“住改商”的申請。記者注意到,此前幾年,江南西路餐飲酒吧佔道經營噪音油煙擾民現象頻發,有關部門數次出動整治

江南西“住改商”多在老樓一層

根據2016年9月南都的報道,海珠區的江南西路曾有“河南的北京路”之稱。江南西商業圈,從20世紀80年代形成至今,已是海珠區體量最大、歷史最長的商圈。以江南西路(全長約800多米)爲核心,輻射兩公里範圍內東接江南大道,西連工業大道北南接昌崗路,北達南田路,包括萬國廣場、廣百新一城、富力海珠城等,以及貫通江南西的地下商城江南新地,江南西路上有230多家潮流時尚店鋪、住改商小鋪。

江南西片區的住宅多爲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民居。在內街紫龍大街附近,一層爲商鋪、其上爲居住的格局非常普遍。

這些民居基本都是在8層左右。一層商鋪中包括茶檔、日式餐廳、盲人按摩、健康養生館、理髮店、五金店等。平日外人較少,有些靜謐。有居民告訴南都記者,此處住宅建於上世紀80年代,目前房價約每平方米4萬元;商鋪主要開在一層,形成歷史比較長。一商鋪經營者稱,他的店鋪開了幾年了,在他們經營之前,店鋪曾做過其他生意。

在紫龍大街、紫金大街、青蒲大街等內街路段社區,高層幾乎沒有發現有商鋪經營的現象。一層商鋪最常見,也有餐館開在2層。據瞭解,這和江南西住宅區老住戶較多且多數仍在入住有關。記者也發現有些商鋪開在高層,例如某住宅外牆的招牌顯示,一個理髮造型店鋪營業地址爲8樓。

10年前有人提動遷 終未實行

8月20日下午,南都記者從江南中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處獲悉,江南西路商業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開發的,以前是購物一條街。後來漸漸有一些做餐飲的商鋪開始聚集過來,很多都開在小區一樓。

記者查詢得知,2009年1月,江南西商業社區被評爲“國家示範性商業社區”。以此,它被寄望成爲與上下九路、北京路等齊名的步行街。但當時,媒體也指出規劃改造面臨的問題,如“住改商”、配套設施等。

在2009年媒體報道的數據中,江南西有法人企業368個,分支機構122個,個體工商戶801戶。其中,因歷史原因、登記政策調整、場地性質不符合要求而不能繼續年審的商戶超過500戶,主要分佈在內街內巷,他們拿的是臨時營業執照。

“是否將樓上居民全部外遷,整棟都打造爲商業用途”?爲終結商住糾紛,2009年就有人作此設想。不過,這些設想因規劃等原因,最終並沒有實行。

8月22日,江南中街來穗人員和出租屋服務管理中心人員對記者透露,近些年受電商衝擊等原因,江南西商圈服裝、購物、百貨等行業商鋪轉變,以餐飲酒吧居多,到現在有不少是做小吃、奶茶,面對遊客的網紅店之類。

油煙噪音擾民投訴多

2009年初有媒體報道,江南中街道辦工作人員稱,近年來關於住改商的投訴很多,重點被投訴對象是餐飲店,且此類問題難以根治,所以重複投訴也不少。

2013年,江南西社區一居民向媒體投訴,樓下士多到晚上擺出桌椅,顧客吵鬧,讓住戶沒法入睡。居民報警,士多把桌椅收回去,過兩天又擺了出來。

2016年,廣州市環保部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商業住宅低層爲餐飲娛樂情況,導致噪聲、油煙影響高層居民住戶的環境污染問題大量出現。另外,由於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後相關部門信息溝通不暢,出現違法成本低、查處過程長、經營者容易逃避執法等現象。在2016年初,海珠區環保局會同街道對江南西路青蒲大街酒吧執法檢查,其中對“雲×咖啡廳”酒吧噪聲擾民問題依法責令整改。

2017年4月,針對江南西路餐飲酒吧造成佔道經營、噪音油煙擾民現象頻發的情況,江南中街道辦開展過城市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由街道加強對“住改商”行爲監管,對臨時場地的使用嚴格審批;同時,聯繫街道工商、食藥部門,對轄區無證經營的食肆、酒吧進行查處。

油煙問題的確關係重大。今年8月,記者走訪中也看到,有一層餐館廚房外貼着大樓告示,讓各廚師出入要隨手關上後門,以防油煙味外泄影響大樓。在青柳大街附近,某棟30年老住宅樓下,一處餐廳已關門多時。樓上居民告訴記者,現在這裡是不讓新開餐館了,有個餐館開了幾個月就關了。該住戶表示,商鋪肯定對住宅有影響,尤其是餐館類。

根據街道來穗中心人員的說法,江南西片區屬於老區,居住的老年人多一些,對噪音光污染等更加敏感。來穗中心工作人員對南都記者表示,近年商事改革背景下,開公司辦執照流程越來越簡單,有些人明白街道目前不辦理餐飲類申請,於是直接到區政務大廳申請,拿公司牌照。等工商部門之後監管檢查,就發現這種是不合規範的。

上述人員稱,對於執照問題屬於工商(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甚至也有居民投訴無證無照現象。對“住改商”規範,街道的確有屬地管理的責任,有專門的科室接受居民投訴,但執法整治需要多部門聯合,這也是令街道頭疼之處。

“住改商”申請公示

每10宗有一兩宗遭反對

江南中街來穗中心相關人員稱,目前街道關於“住改商”執行的政策是按照廣州市在2016年的文件進行的。據介紹,“臨時場地使用證明”的申請按照2016年《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放寬商事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條件的意見》開展受理和審批。此前,還有個依據爲2012年市府辦《關於解決生產經營場所場地證明若干問題的意見》,有效期5年,目前已失效。

根據2016年相關文件,“住所、經營場所屬於住宅的,不得在住宅從事餐飲、娛樂、洗浴、生產加工、易燃易爆物品銷售、存儲等容易污染環境、擾民以及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該街道來穗中心稱,爲加強對“住改商”整治,要求出租方和承租方在申請辦理“臨時場地使用證明”中籤訂“申請辦理《住所(經營場所)場地使用證明》承諾書”。承諾不在住宅從事餐飲、娛樂、洗浴等行業。

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存在違反城市管理規定、存在安全生產隱患情況下經營或者存在衛生環境噪音等投訴情況、影響周邊居民羣衆的,經查證情況屬實,可取消其《住所(經營場所)場地使用證明》,或在到期後將不受理該物業的證明申請。在“臨商”證明批出後,對申請經營項目和實際經營項目不符的,終止其“臨商”申請。

該街道來穗中心人員表示,自2016年廣州市的相關政策出臺後,餐飲類開店提出申請的,基本上都不再批了。對於此前存在的餐飲店鋪,每年要到街道重新提供資料,要求業權人未變、承租人未變、經營項目未變。而其他可以申請的種類,按照一定流程辦理。據街道來穗中心接觸的,近兩三年新申請的多是零售、百貨、預包裝、辦公類。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在近年“住改商”申請公示過程中,住戶提出反對意見的情況也有,原因無非是擔憂環境、噪音、出入安全問題;大概比例,每十宗之中會有一兩宗。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馬輝

實習生 林珮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