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時代隱沒… 不敵疫情 35年港龍航空走入歷史

國泰航空於21日正式放棄港龍品牌,擁有35年曆史的國泰港龍航空即起停止營運,讓人不勝噓唏。在香港航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港龍航空,是香港首家中資背景航空公司,之所以具有時代意義,與成立背景有關

1985年,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隔年,因在香港註冊、以香港爲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可繼續經營,且香港仍將保有區域中心的地位,當時包括「毛紡大王」曹光彪、「船王包玉剛霍英東李嘉誠等逾30名港澳鉅子決心打破由英資壟斷的局面,共同創辦一家本土航空公司,與國泰航空競爭。創辦港龍,不僅着眼於商機,亦有在大陸改革開放之際,全力推動國家發展歷史意義。

港龍最初由「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公司股東除了上述企業家,還包括中國銀行華潤招商局等中資機構。因其中資色彩頗濃,成立後遭到英方防堵,港英政府推出新民航政策規定一條航線只能由一家航企營運,意謂先獲發牌的航企擁有航線獨家經營權,迫使港龍只能飛一些需求低,甚至難以獲利的航線。

值得一提的是,曹元彪曾回憶,英方當年想方設法圍堵港龍,時任港督甚至兩次請他喝茶,並給予他英國居留權,但他並未接受,理由是「我的樣子不像英國人,矮小,而且膚色亞洲人的膚色,我不願意接受英國護照。」

唯至1989年,港龍航空累計虧損達23億港元,包玉剛家族淡出港龍董事局。國泰航空和太古集團趁勢入股港龍,國泰更持有三成股權成爲港龍第二大股東,並接管營運。2006年國泰航空全面收購港龍,港龍逐漸扮演中港臺三地往返的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未爆發前,港龍約有46個航點,主要經營大陸市場部分亞洲城市航線,但之後業務嚴重萎縮,僅2020年9月,港龍每日載客量不到1,600人次,較2019年同期暴跌98%。在業務與資金無以爲繼下,港龍黃金時代終於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