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v.s憂鬱症? 6成民衆分不清
秋季悄悄來臨,不少人因此有惆悵憂鬱的情緒。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有6成民衆無法區分憂鬱和憂鬱症的差別。醫師解釋,若心情持續低落超過兩週,就有可能罹患憂鬱症,而此時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式。患有憂鬱症病史20年的閃電〈化名〉,就是靠着登山和攀巖走出情緒低谷。此外,研究也指出,日曬能刺激分泌腦內掌管快樂情緒的化學激素。
今年52歲的閃電,罹患憂鬱症已經20多年了。閃電說,自己從小就很多愁善感,加上有嚴重的完美主義,無形中常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在病友的介紹下,因緣際會加入登山社,漸漸養成登山和攀巖的習慣,現在平均每個月登山一到兩次。
閃電興奮的說,每次登山都會很有成就感,心情瞬間變得愉悅!而且可以持續很久,尤其是站在山頂的剎那,會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好像所有負面的情緒都消失了。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一般人住家內並沒有運動器材,因此運動勢必要到戶外進行;而從家裡走出戶外,其實就是一種情境轉移。加上運動夥伴的勉勵、達成運動目標的自我肯定,都是遠離憂鬱情緒的關鍵。
此外,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也指出,很多人會以爲秋冬就是憂鬱症好發的季節,其實影響情緒的不是天氣,而是太陽!國外有不少研究顯示,日曬可以刺激大腦分泌使人心情愉悅的化學激素,讓人神清氣爽;如果再加上運動轉移負面情緒,就能更有效達到遠離憂鬱症的效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在臺灣每10個人中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但只有不到4成的民衆能清楚區分憂鬱和憂鬱症的不同。葉雅馨強調,所謂憂鬱症,指的是情緒持續低落超過2周、且無法自己排解情緒、嚴重影響生活的一種症狀。倘若有上述情形,因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治療。
不過,現代人生活忙碌,好像要抽出時間運動是很不可能的事?徐錦興解釋,WHO目前正致力推行每個禮拜運動150分鐘的計劃,也就是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例如走樓梯取代電梯、提早一站下車步行等,每次運動只要花10分鐘,一個禮拜達到150分鐘就可以。並不一定要上氣不接下氣纔算達到標準,只要讓身體動起來,就是開始運動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