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來西亞合併又被放逐 李光耀隻手領「星」渡52年風雨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自1959年起至2011年止,帶領新加坡走過52年的風風雨雨。(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於23日凌晨3時18分因肺炎辭世,享壽91歲,他的一生基本上可與新加坡的國史畫上等號,也因此被尊稱爲新加坡的「國父」,在他病逝消息傳出後,各國元首紛紛對其致上最高敬意。
李光耀出生於1932年9月,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他曾於1940年赴英國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後來轉赴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並於1950年學成返回新加坡。
李光耀返星後,一面從事律師工作,一面與留英華人、左派學生及工會領袖組成「人民行動黨」,並參與立法議會選舉,爲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李光耀順利出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亞聯邦、砂拉越及沙巴等地,共組「馬來西亞聯邦」,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之初雖然看似共同掌握了經濟與資源,但聯邦政府與新加波自治邦在合併不久後即產生嚴重分歧,由於李光耀提倡「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等民族平等主義,與聯邦政府的「土着優先」有着極大的分歧,新加坡更在1964年7月、9月引發2波嚴重的種族騷亂,聯邦政府首相東姑阿姑拉曼以避免政局惡化爲由,於1965年8月7日,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8月9日,新加坡「被迫」宣佈獨立。
▼李光耀與妻子柯玉芝,右邊的小男孩爲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圖/李顯龍臉書)
雖然李光耀成立的人民行動黨有部分左派份子,但早在1961年間,李光耀卻已逐漸右傾。在新加坡獨立後,時年42歲的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在任總理期間推動了裕廊工業園區、進行教育改革,也創立了公積金制度、成立貪污調查局,在短短30年間,把彈丸之地的小國從第三世界帶到第一世界國家,在他卸任的1990年間,新加坡人的平均生產毛額(GDP),已於400美元躍升至1.22萬美元。
李光耀雖然於1990年辭去總理一職,但他仍持續在內閣擔任要職,2011年5月14日,他發表不續任聲明被外界解讀爲「一個時代的終結」。在辭去內閣後,李光耀健康狀況每下愈況,2月5日因感染肺炎住院,雖然裝上呼吸器後意識清楚,但仍不敵感染惡化,於23日清晨與世長辭,結束了他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由於李光耀自1959年起致力於新加坡國政52年,在3月17日病重消息傳出後,許多新加坡民衆紛紛到醫院前獻花;在病逝消息傳出後,新加坡總統府也決定於今日(23日)起,在大門前放置弔唁簿開放民衆簽名。現任總理、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也於上午8時透過電視臺向全國發表談話,表示未來7日將進入哀悼期,所有政府機關都要降半旗,弔唁這位「新加坡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