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400萬選民」的猶豫將左右大選?

●俞振華/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政治系副教授

距離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已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參選人也已大致明朗,選戰已進入短兵相接的時期。究竟最後這段時間衝刺有沒有用?還是如同柯文哲市長所說的,選戰已進入垃圾時間?

首先,有多少人是選前兩個月才決定投票意向的?根據政大選研中心在2016年總統大選後所執行的「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資料顯示,那些明確回答投票人選受訪者當中,約62%的受訪者回答是在很早以前就決定投票人選了,另外有約9%回答是在兩個月以前。換言之,有71%的選民是在選前兩個月就已決定總統大選要投給誰了。

至於另外將近3成的選民,則有約有18%是在選前兩個星期時決定,還有約11%是在選前一兩天之內才決定投票給誰。假設這次投票率和2016年相當,則會有約1300萬選民投票,那大概略超過900萬的選民已決定投票意向,另外不到400萬的選民還沒決定。而這一次選舉,不確定的因素比上一次大選還多,候選人之間的差距也不可能達到400萬票,因此這400萬選民的投票歸屬,仍是影響最後選舉結果關鍵。本文就從目前政黨競爭的態勢,來談談可能影響這400萬票的因素。

▲而這一次選舉,不確定的因素比上一次大選還多,候選人之間的差距也不可能達到400萬票,因此這400萬選民的投票歸屬,仍是影響最後選舉結果的關鍵。(圖/本報資料照)

首先,隨着中國大陸國力增強,「中國因素」的影響逐漸成爲臺灣選舉關注的焦點,也使得民進黨國民黨這兩大主要政黨的競爭往往被簡化成「反中」vs.「傾中」。這次選舉因爲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延燒,使得蔡英文能透過「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類比,以維護主權的論述,強化反中路線正當性。另外,加上美中貿易戰及美國對中國政策鷹派崛起,目前的外在環境顯然有利民進黨持續主打反中的情緒。而在選戰末期,外在環境還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自然會影響民進黨核心論述在選民心中的重要性

其次,國民黨選戰的論述路線一直無法確立,是目前蔡英文民調持續領先的原因之一。原本韓國瑜期望能夠跳過「反中」vs.「傾中」的分歧,主打「庶民」vs.「權貴」,藉以擴大民衆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但隨着吳敦義主導的立委不分區名單出爐,幾位親中人士列在安全名單內後,等於讓國民黨再度陷入民進黨所設定的「反中」vs.「傾中」戰爭當中,完全無助韓國瑜拉擡選情

由於此次大選是總統、立委合併選舉,兩項選舉的操盤手幾乎不可能脫勾,這也是爲何民進黨的立委不分區名單最後仍是由蔡英文總統拍板定案。而國民黨多頭馬車的路線之爭,勢必增加藍營動員選票的困難度。畢竟在這選戰的最後階段,這400萬未有定見的選民往往是較沒有政治訊息(較不關心政治)、或是各方訊息都列入考量,而猶豫不決的選民。當國民黨分歧的選戰路線提供混亂的選戰資訊時,勢必不利爭取這些遊離的選票。

▲筆者推測最後這400萬票的流向,顯然會受到宋楚瑜參選的衝擊。(圖/記者湯興漢攝)

最後則是第三勢力的因素。這次宋楚瑜再次代表親民黨投入總統大選,並不意外,畢竟親民黨要能夠存續仍需要立委選票,而合併選舉後,總統候選人是立委選舉最重要的催票機,上次選舉親民黨即透過宋楚瑜參選的加持,跨過5%的不分區立委席次門檻

不過這次,宋楚瑜的參選,使得目前兩大黨以外,包括他自己、郭臺銘、柯文哲及王金平之間的合縱連橫更加複雜。事實上,他的參選目標就是爲了同時吸納對藍、綠都不滿的選民,目前他的民調支持度也是反映這樣的情形。雖然他當選的機會很低,但最後這400萬票的流向,顯然會受到宋楚瑜參選的衝擊。

總之,不論目前民調如何,只要票沒有開出來,就存有不確定性。這次選舉不論是國際、外在環境,或是各政黨的內部因素,都持續在演變。目前還未決定將票投給誰的選民,最後還是可能成爲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

熱門點閱》►對岸看「臺灣大選」猶如霧裡看花

►64.8%民衆認同第三勢力打破藍綠僵局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