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不務正業男子Ayo:勇敢單飛,是爲累積回鄉的能量

文╱高宜凡

大清早,臺北101大樓附近的通化街菜市場,30歲的高承祐提着包包,到處採買、準備待會下廚的素材沿路跟許多攤商老闆天南地北家常熱絡地就像是在這邊長大的鄰里街坊一樣。

其實,他是從北海岸漂來的基隆遊子,兩年前放棄了正職工作,踏上一個人的料理創作旅程,除了在社羣媒體上分享而廣受注目,發表不久就突破三刷的書籍臺味便當》,更是他最新的代表作。

平凡的臺味便當,暗藏有溫度故事

「料理不是單純只有好吃,還可以讓你回憶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想起你快要忘記的那些事,」高承祐知道,市面上已有大量同類型的食譜工具書,所以他想分享的不只是料理製作方式,還包括許多自己成長過程中、因料理而發生的故事。書籍出版後,媽媽告訴他看了眼眶泛淚,許多讀者也紛紛留言、按贊,直說這是本「有溫度的書」,讓人不由得回想起人生點滴

比方,書中介紹「栗子燒雞便當」的那篇,高承祐提到小時候因爲挑食,把不愛吃的菜偷藏起來,辜負了媽媽辛苦準備的美意,媽媽氣得要他改吃學校的營養午餐。之後,他才瞭解媽媽精心製作的暖心便當有多麼可口,只好回去央求媽媽,母子倆破冰的第一個便當,就是搭配涼拌四季豆奶油蒜味烤玉米的栗子燒雞,當時他伴着淚水猛扒飯,幼小的心裡想着:「再也不要讓媽媽傷心了。」

說起來,會從事料理,跟高承祐的家學淵源有關。除了擅長此道的媽媽,他的阿嬤更是達人等級的作菜高手,還有自家菜園,讓他從小就吃遍閩南客家、江蘇菜系等各路美食,笑說自己的嘴從小就被養刁、寵壞了。各種以料理爲主題的電影、卡通、或書籍,更讓高承祐爲之着迷。

爲就讀大學,高承祐來到臺北,展開一個人的旅程,他開始到餐飲業打工,逐漸愛上在廚房料理臺穿梭的工作節奏,畢業後也如願進入相關產業,有着亮麗頭銜跟穩定收入。但四年忙碌的日子過去,每天面對電腦熒幕跟無數行政表格,他發現自己的笑容變少了、熱情也在衰退,對往後人生出現無數問號。靠料理尋回熱情,勇敢跳出舒適圈

尋回熱情的關鍵,同樣來自撫慰人心的料理。

在餐飲集團擔任人資的時候,因吃膩公司附近的店家,高承祐嘗試重拾鍋鏟,下班回家做晚飯,並自備隔天到公司吃的便當。他開了Instagram 帳號不務正業男子Ayo」,除了分享上班族男子的便當創作,還有誘人的料理美圖,他還習慣搭配自己的日常感言生活碎念

慢慢的,他發現,在家做料理、自備便當的人還真不少,有家長是爲了健康和衛生,有人是爲了興趣、還有人是爲了紓壓,對於食物,大家總有談不完的話題,還有聊不完的人生故事。起初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短時間內就吸引超過1.8萬名追蹤者,讓他受到不少關注,還被廠商邀請參加市集活動,在兩小時內賣光100份沖繩風味的黑糖燉肉便當。過程中,他感覺找回了當年在廚房裡悠然自得的快樂。

兩年前,高承祐收到經紀公司邀約。要放棄有固定收入的穩定工作,一開始讓他天人交戰,準備發出婉拒訊息的那天,對着辦公室的電腦和擱置大半年的企劃案,「真的要一直這樣下去嗎?」爲回答這個疑問,他決定大膽踏出舒適圈,從此告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成爲全職的自由料理工作者。

爲充實一度荒廢的料理基本功,他回家跟母親學做菜,向阿嬤討教家族食譜。「其實最難的就是家常菜,不但要乾淨俐落、還要邊做邊收!」走上這條路後,高承祐才知道,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傅培梅老師有多麼厲害,簡直就是素人自學成功的經典案例,啓發了後代無數臺灣人對料理的熱忱

從基隆漁港出發,在臺北這座都會求學、工作了十多年,高承祐想用料理傳達的,不只是餐桌上的家常味、菜市場的人情味、還有濃郁的鄉愁滋味。「有一天,我一定會回去!」他自信地說。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bit.ly/2XDd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