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臺灣小鎮傳奇:員林
文╱彭杏珠
臺灣過去有句諺語:「臺灣錢,淹腳目」,若用它來形容彰化縣員林市,一點也不爲過。因爲這座12.5萬人的小鎮,所創的紀錄驚豔全世界,堪稱貨真價實的「臺灣第一大鎮」。
以員林爲中心的大員林生活圈,擁有「四王一後」產業聚落,員林的輪胎產業奪冠,國產的單車、機車輪胎幾乎全來自這裡。往南進入社頭鄉,全國八成襪子在此製造,堪稱「織襪故鄉」。緊鄰的田尾鄉、永靖鄉分別以花卉、苗木稱霸全臺。而員林北方的大村鄉,不僅葡萄產量第一,更是「單車皇后」,由美利達輻射而成的自行車產業規模,全臺第二。
工商農各業興盛,加上員林頭家們勤儉打拚,累積不少財富。金融業估計員林「存款」上億的就有700多位,相當每178個員林人,就有一位億萬富翁。穿着汗衫、腳踩拖鞋的阿伯,拿千萬現金到銀行定存,在員林已不是新鮮事。這些隱藏版有錢人不僅低調樸實,更樂善好施,當地早有「員林有錢人多、銀行多、慈善團體多」的說法。
《遠見》團隊深入探訪後,發現大部分企業家仍堅持「根留臺灣」,展現「勤儉樸實、硬頸打拚」的創業精神,只要這股精神不死,臺灣必將創造更多小鎮奇蹟。
近幾年來,臺灣人感到失落。產業外移、人才出走的「鬼島論」,不絕於耳,有人開始懷念起過去的臺灣,以及「提着一卡皮箱」到處接訂單的中小企業精神。
殊不知,臺灣仍有一個小鎮,還傳承着中小企業「勤儉樸實、硬頸打拚」的精神,並孕育出很多隱形富豪。
那就是彰化縣員林市(當地人仍習慣稱爲鎮)。說起這個小鎮所創下的紀錄,你一定會認同:「它就是貨真價實的臺灣第一大鎮」。
首先,員林雄厚的財力,令人大開眼界。「不要小看騎機車,穿短褲、汗衫的鄉下阿伯,他就拿着500萬、1000萬的現金,來跟你說要定存,」前年到某家銀行員林分行服務的櫃員,吃驚地說。
熟悉當地產業與民情的金融業資深主管透露,估算員林「存款」上億的有700多位,相當每178個員林人,就有一位億萬富翁,資產上億的就更不用說了。「每年到了配股配息季節,很多老闆跟主管戶頭,又多出不少錢,」這位主管說。
不要以爲當地富人都是開公司的企業老闆,其實還有很多「千萬葡萄農、億萬花農」,富豪的組成多元,顛覆外界想像。
爲何2015年才從「鎮」改製爲縣轄市的員林,人口12.5萬人,卻聚集如此多財力雄厚的人?
原來,員林從清朝起,就是臺灣的工商重鎮,過去就有全臺第一大鎮的稱號,向來是南彰化的經濟及文化中心,與鄰近的大村、芬園、社頭、田中、永靖、埔心、田尾等鄉鎮,形成蛋黃與蛋白的「大員林生活圈」,例如八卦山脈一帶的果農,當荔枝、龍眼、鳳梨收成後,就用拖板車推到員林市集販售。
在員林民生路上開了67年的金德成銀樓第二代接班人蕭文鈺說,別小看果農,大多都很勤儉持家,會存錢買金飾,傳承給下一代。員林街上,珠寶銀樓比銀行還多。像他同學北上打拚,仍不時到廣寧宮後面的小吃攤,回味一碗兒時的切仔面,「像他這種隱藏版的富翁,還有很多呢。」
附近鄉鎮擁入的人潮,帶來源源不斷的物流與金流,讓員林成爲銀行兵家必爭之地。尤其,員林及鄰近鄉鎮共有11家上市櫃公司,均與員林的銀行機構往來,不斷堆高存款總額。
根據彰化縣銀行公會的資料顯示,存放在員林市26家銀行機構的錢(含企金、個金的臺幣、外幣及公庫存款),如以人口數換算,平均每位員林人存款238萬餘元,僅輸給首都臺北市、科技城新竹市,遠遠超越其他縣市,甚至比每位彰化縣民(80.7萬)多出157.5萬的存款。
員林市長遊振雄與有榮焉說,難怪員林是全國金融據點密度最高的城鎮,連鮮少跨域經營的信用合作社都來此開業,例如鹿港信合社、彰化六信、一信等。合計全部的金融據點達40幾家。
除有錢人多、金融機構與銀樓多外,大員林生活圈人口36.8萬(簡稱大員林),僅佔彰化縣總人口的28.9%,土地面積也只佔彰化縣的22.8%,產業卻很發達,擁有全國「四王一後」的產業聚落,堪稱奇蹟。
輪胎業:員林〉全臺機車、單車輪胎都來自此地
大員林的第一個產業王國,就是輪胎。
連外國人都知道,員林素有「臺灣艾克隆」的稱號。美國的艾克隆(Akron)市因輪胎廠齊聚而知名。同樣的,臺灣四大輪胎上市櫃公司正新、建大、富強、華豐,也都發跡於員林,再輻射到大村、埔心等鄰近鄉鎮。
來到員林市中山路上的建大工業,第二代接班人楊銀明總裁娓娓道來員林輪胎業的發展史。他表示,正新創辦人羅結、建大創辦人楊金豹兩大家族,都從員林起家,再開枝散業,在附近繁衍出約30幾家的中心衛星工廠。他指着展示間的輪胎說,臺灣國產自行車、機車輪胎,幾乎百分百來自員林,產值居全臺之冠。
「輪胎是資本、技術及勞力密集產業,員林完整的產業鏈帶來強大競爭力,臺灣再找不到第二個輪胎產業聚落了,」楊銀明說,上下游廠商共同打造出臺灣之光「輪胎王國」!
織襪業:社頭〉全臺每5雙襪有4雙來自此地
社頭織襪業蓬勃,小型協力廠衆多,成爲全臺最獨特的產業型態。(圖爲定型廠福宜工業社)
大員林第二個產業王國,則是織襪。
從員林市往南走,隨即進入織襪的故鄉—社頭,全國每5雙襪子,就有4雙來自這裡。
鄉民都這樣介紹社頭:「石頭掉下來,砸到三位就有一位織襪業董事長」。顯見織襪業對當地的重要性。
沒想到,《遠見》採訪團隊也親身驗證了這句話。記者在當地隨意叫臺車,載客司機就曾當過織襪業董事長。他說,20年前,鄉民幾乎家家戶戶都以織襪爲生,訂單接不完,他與太太兩人天天做到天亮,忙到有一天孩子都走丟了,驚覺沒時間照顧好兒女才轉行。
就在社頭綿延的員集路上,印入眼簾的不是華貴牌、佩登斯、琨蒂絲的大型招牌,就是大大小小的織襪工廠。臺灣最大的織襪廠商—陸友纖維總經理魏平儀說,華貴牌、佩登斯分別是他二叔與六叔經營,陸友的品牌則是琨蒂絲。魏家幾乎撐起社頭織襪業的半邊天。
儘管近幾年來社頭織襪業受到外國削價競爭、缺工等困境,但不少業者轉型升級,持續讓社頭的「織襪王國」名號挺立,至今仍保有早期家庭代工的傳統風貌,成爲全臺最獨特的產業型態。
「全臺、全世界都不可能出現第二個社頭了,一針一線都能在最快時間備齊,很快就能完成一雙襪子,」魏平儀信心十足說。
大員林的第三個產業王國,則是花卉。
與社頭緊鄰的田尾鄉、永靖鄉,分別有「花的故鄉」「苗木之鄉」美譽,全國每兩朵切花,有一朵來自田尾、永靖等鄉鎮;全國近八成的行道樹也是來自這裡。
就在田尾鄉民族路、民生路、公園路約莫10公里長的「公路花園」,有300多家的園藝相關業者。「田尾鄉2萬7000人,八、九成依附花卉產業而生活,」彰化縣花卉生產合作社經理高銘輝說,隨意行走鄉間小路,遇到的不是花農、就是花卉承銷商與貿易商。
公路花園是全臺唯一全年無休的花卉集散地,非例假日仍可見消費者身影。某個周間,公路花園園藝中心的黃老闆正忙活時,一位從臺中開車來挑選盆栽的客人走了進來。問他爲何特地到此買花?他回答,「公路花園很有名,很容易挑到喜歡的花材。」這天,一位高職園藝科老師來買教材,「這樣才能讓學生知道,苗木是如何長成的。」
這裡的園藝店,老中青三代都有。今年93歲的陳石柱老先生,每天仍騎着自行車到處種樹、照顧花卉,而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理事長李立宇則是二代接班,50歲出頭的他說,「田尾人亦農亦商,我們是純樸的農民,也是精明的生意人。」
最讓田尾人驕傲是,全世界都無法複製第二個田尾了。李立宇說,很多外國人來考察,想仿效設立,大陸廣東也曾設過類似的公路花園,最後是畫虎類犬而失敗,「田尾公路花園的形成,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難以複製。」
當花卉產業盛極一時,也孕育出億萬花農。來到田尾鄉北曾村中山路二段,一棟街角的別墅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週記園藝董事長周森論三年前落成的新屋。
周森論從未想過,自己有能力打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別墅。寬敞的庭院佈滿各種名貴花木,既是園藝造景的展示間,也有對家的記憶。諾大的二樓房舍,別出心裁的居中挖空設計,一棵八米高的大樹印入眼簾,原以爲應該是奇珍異木,豈知是雞蛋花樹。「這是大女兒出生時種的,記錄着我初爲人父的喜悅與對女兒的疼愛,」周森論的大千金三年前結婚了。
在田尾像周森論這樣白手起家的故事不少,雖然這幾年已過了產業的顛峰期,但不變的是世代的傳承。他很欣喜24歲的兒子開始接班,還延伸至庭園造景,也象徵着田尾的花卉產業開始蛻變羽化。
員林、社頭、田尾的「一鄉鎮,一冠軍產業」就已讓外界驚呼連連。想不到,同屬大員林生活圈的大村鄉,居民僅3萬6000多人,卻同時擁有全臺一王與一後的產業聚落。
「一王」指的是葡萄產業。彰化縣農業處代理處長郭至善說,全國消費者每吃兩顆葡萄,就有一顆主要來自大村,再輻射到永靖、埔心、員林一帶。其中,巨峰葡萄年產值27億臺幣,連同其他品種,約提供全臺一半的葡萄需求量。
「一後」指的是自行車業。臺灣自行車龍頭巨大(捷安特)位於臺中大甲。第二大就是落腳彰化大村的美利達。最近,全球正夯的電動自行車,臺灣每外銷兩臺,就有一臺來自美利達(大村)。
彰化縣自行車衛星工廠林立,也是零配件主要生產基地,例如輪胎就幾乎百分百來自員林。毫無疑問,自行車已是彰化縣重中之重的產業。
大小產業蓬勃發展,讓彰化縣成爲中小企業的故鄉。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彰化工廠家數總計1萬831家,居全國第四大,營利事業家數約6萬4000家,爲六都之外第一名。其中,大員林生活圈更榮登上市櫃公司密度最高的地區。
其實,「四王一後」的產業,還催生出鮮少人知道的隱形冠軍企業。例如每天往返於彰化員林東西向快速道路的人,根本想不到高架橋下的鐵皮屋工廠,竟藏着一家全球最大的小胎機器設備廠(有爲工業);也不會知道百果山的山腰上,有個世界第一的活性氧化鋅廠商(臺懋)。
製造業、農業交織成綿密的產業聚落,造就出富裕的企業主、商家與農民。這幾年,隨着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完成,員林又孕育出新一批富豪,從他們的置產方式,就能窺見其財務實力。
太平洋房屋員林埔心加盟店執行長曾敏華指出,員林大型物件多以現金交易爲主,客羣分層明顯。「業務員早見識過當地有錢人的財力。」
住商不動產員林加盟店店東江建德說,先前有建商蓋了地坪約80坪、兩戶四樓的電梯別墅,總價6200萬元,隨即被長輩買走,送給下一代。
勤儉務實不炫富 海外設廠仍根留臺灣
但,這些有錢人卻低調不炫富。建大總裁楊銀明說,楊家的座右銘就是創辦人楊金豹的「勤爲本」,即便有能力也不會穿金戴銀。
李立宇的小兒子想接班,就得從頭做起,頂着烈日照顧花木,搬運粗工樣樣來。「要讓他知道經營園藝店有多辛苦,沒想到兒子比我還勤勞,」他嘴角揚起滿意的弧線。
有爲董事長陳珀波的獨子陳凱銘,也已進入家族事業,名片僅有名字沒有頭銜。北科大畢業的他跟所有員工一樣,從工廠現場做起。
楊銀明兩個女兒以及三個外甥都在工廠上班,現任副董事長的張宏德、總經理陳昭榮,就是他大姊、二姊的兒子,大家都沒有特權,照規矩穿藍色制服、上下班打卡,有事一定要請假。
最讓楊銀明欣慰的是,員林的企業即便工廠外移,仍根留臺灣,財務、研發、採購、訂單都掌握在臺灣總部。「輪胎業沒有沒落過,即便建大到海外設廠,臺灣的員工不減反增,還創下2000位的新高記錄,」他說,美利達、正新也是一樣,這就是員林的中小企業精神。
此刻,員林產業界所展現的,正是全臺中小企業的精神。只要這股務實打拚的精神不死,臺灣將創造出更多的小鎮奇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數位專題〉員林小鎮致富傳奇;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bit.ly/2YihS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