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兩岸如拔河 越拉越近(下)

北京同學討論分組報告。(作者提供)

看着我們一臉傻樣,Stella接着說:「我在北京清華大學室友,每天早上四點半天還沒亮起來,邊刷牙洗臉邊背英文單字,對她來說,大學的一切準備就是爲了進入社會、搶佔更好的位置,因爲你不搶,別人就跟你搶!」我到那裡雖然不習慣很多生活方式,比如門禁、十二點斷網、沒有熱水澡堂大夥一起洗,但這些都是生活上的事,她們爲了多得分數、爭取排名往前,其他廢寢忘食的事就更是不勝枚舉,她們說,這是『狼性』,因爲她們沒得選。我還記得,有天晚上我硬拖着室友陪着我看完一部電影,她竟然跟我說,這是她從國中畢業後,第一次看電影。我簡直不敢置信,這不是基本食衣住行育樂必備嗎?她卻跟我說,她家裡告訴她,家中所有資源栽培在妳身上,妳沒有時間浪費,這個枷鎖硬生生捆綁在她身上,她想摘也摘不下,到最後,她也完全成爲這個扭曲制度的一部分……」

能言善道侃侃而談

Christopher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那剛纔我覺得她的聲音很好聽,雖然我覺得她是刻意在討好老師,其實裝腔作勢的很明顯,但是那也是必備的嗎?」Richard補了一句:「我不覺得她有刻意『討好』,但是那股『刻意』的氣場實在太強。」

Stella說:這個我就真的不知道了,也許有些人是天生這樣,語調這種東西哪說的準,不過她們確實是在不斷不斷的語言訓練當中千磨百練出來,也許個性這種東西還能因人而異,但是我遇到的大多數,喔不對,應該說是我遇到的全部大陸學生,不管個性外向內向,不管平常是否願意表達,只要在該講話場合,沒有一個不是驍勇善戰、侃侃而談。我們剛纔看到的,也不過就他們一般般的基本款罷了,真的跟你當場揪着個問題辯起來,我得說,個個都是理直氣壯乘勝追擊。憑我們這裡的學生的這種軟趴趴的表現,何止是天壤之別啊。」

我終於忍不住插了話:「你剛纔說服從權威,但我以爲他們這麼能言善道,每個都能當自走炮,不是應該個人主義盛行嗎?怎麼跟老師說個話,也要把姿態擺得這麼卑微?再說了,學習成績是實力問題,就算她想討好老師、想在開學之初就在大家面前顯擺自己,先不說賣弄,至少也是明明白白展現自己,讓大家都留下印象了,可是難道她以爲這樣會有用嗎?」

Stella搖搖頭說:「未必這樣有用或沒用,但是我自己是這樣觀察,我覺得那已經很自然成爲一種習慣,對於老師、高位者的一種禮貌,我知道你們會說那纔不是禮貌,但是對她們來說,那就是,而且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寧可過度客氣,但至少不要出什麼差錯。」

當狼性遇上小確幸

說着說着,大家走到捷運站,分別往不同方向乘車去了,我獨自一人走回宿舍,回想起北京女同學說的話,那畫面聲調實在讓我有些錯愕。又想着Stella分享她在北京清華大學交換的經驗,不免心有慼慼焉。那麼競爭的環境,對比現在可以說是過度安逸臺灣學習環境,又是這麼艱困的工作就業環境,大陸同學有他們從小到大被訓練出來、不得不這麼賴以生存的狼性,那我們呢?我們又有什麼?小確幸嗎?

以上三個場景,是我這個學期學校親自體會,身歷其境的震撼,期中考剛過,我也纔再次又感受到了一次大陸學生的拚勁和積極,以及我們是如何臨時抱佛腳,只求不被當。當他們每天抱着托福考試工具書聖經唸的時候,而我等正在……

兩個多月來,我驚訝於走入校園裡的這些陸生,驚訝於他們的表現突出、傑出、遠遠勝出我們。習慣了學校裡有大陸同學來念書的事之後,就習慣了多數大陸同學經常展現出積極學習的態度,習慣了在不同的課堂上,不同的老師,三不五時會拿大陸同學出來跟臺灣同學比較,說的也通常是千篇一律,認爲陸生在考試成績上相較出色、在各種需要當仁不讓、表現自己的場合上特別勇於展現自己……然而這些稱讚、誇獎和相互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說:「臺灣學生比不上大陸學生的狼性。」

對此,我其實是不太敢認同的。畢竟各自的文化結構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野,雖然我同意經濟發展與個人拚搏、社會集體主義式的拚搏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我更欣賞追求自我實踐、追求理念的生活方式。

別太快可也別太慢

那位北京女同學,後來分組討論時和我分到同一組,在學習合作之餘,我們也聊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事,關於兩岸青年世代價值觀差異,也拉拉雜雜的講了許多之前我們對她開學第一週發言的困惑與不解。她當時很不好意思的說,其實開學當週真的是很興奮,習慣性脫口而出那樣的套路,雖然她自己也覺得在臺灣這樣講話有些彆扭,但最終話已出口只好硬着頭皮說完。

最重要的是,她告訴我:「你們覺得我們拚搏,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也羨慕你們的生活方式呢?一切爲了集體、爲了家庭、爲了他人的期待,爲了成爲社會組織的中堅力量,那我們自己呢?自己跑哪兒去了?我想來臺灣,就是想來感受一下這兒的慢步調,有些東西,或許是我們早已經失去的了……」

我很意外,她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很相信這是她的真心話,因爲說這話時的她,已經沒有開學時那般「作」(這是她教我的字,意思大概就和做作、裝模作樣類似),而是很開朗爽快的豪放女漢子

我們在這岸,用想像的眼睛,看着自己所並不理解的對岸。殊不知對岸也用想像的視角來體察我們的社會。如果雙方能夠找到一套平衡的對話方式,別那麼狼性,也別那麼小確幸;別那麼個人主義,也別那麼集體意識;別那麼快,也別那麼慢……那麼,未來的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樣的彼此角力拔河中,越拉越起勁,越拉就越近?

江忠儒/文化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