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價值,不在“元宇宙”

互聯網語境中,元宇宙熱度較高點已有所下滑。

行業熱絡之時,Meta帶頭衝鋒,一衆巨頭紛紛跟上,各類玩家則打着元宇宙旗號開設數藏平臺,頗有“萬物皆可元宇宙”之勢。而當下,元宇宙遇挫的Meta,股價已然跌至冰點,巨頭腳步趨緩,數藏市場亦已冷卻。

隨着元宇宙潮水退去,All in元宇宙的Meta也深陷困局,以至於Meta員工在社區論壇集體炮轟扎克伯格,稱其對元宇宙的癡迷,將“殺死”公司——從“追隨”到“離棄”,元宇宙在過去兩年間似乎劃出了一道微笑曲線。

不過,泡沫的褪去,並不能阻礙新生事物的發展。當下,無論是泛互聯網領域,還是政務機構,進軍元宇宙的步調非但沒有放緩,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爲此,光子星球採訪了即構科技創始人林友堯,從技術玩家的角度出發,透視元宇宙概念背後的場景,瞭解其真正的價值。

成立於2015年的即構科技,是RTC音視頻領域的技術老兵。2019年,即構觀察到AI的落地趨勢,開始探索音視頻領域的AI落地場景,在圖像美化、音頻降噪、圖像增強等方面展開研究。

而當元宇宙概念爆發之際,即構敏銳的發現,其虛擬化多元內容與元宇宙不謀而合,於是將過去的引擎技術能力具象爲“元宇宙智能互動引擎”,可助力客戶業務與元宇宙賽道實現無縫接入。

儘管在外界看來,市面上的元宇宙應用同3D遊戲高度相似,但即構科技創始人林友堯告訴光子星球,元宇宙引擎的搭建,其實在流程上面,同遊戲引擎、甚至是建築行業的工程化工具有着很大的差異。

無論是建築行業還是遊戲行業,都有着嚴謹的工業化流程,員工間分工明確,內容輸出層面亦有着一套標準規範。但元宇宙行業既有社交、遊戲屬性,亦有設計建築、文化屬性,即構作爲技術廠商還要隨時滿足甲方多樣化的需求,所以生產模式需要慢慢摸索才能成熟,整體市場亦處探索階段。

以政務類客戶爲例,其往往並不滿足於在元宇宙世界復刻現實場景,而是希望通過元宇宙的加持來“昇華”場景,服務於真正“有用”的訴求。以工廠爲例,除了工廠、生產線的構建外,亦有着類似“警報系統的數據可視化”等輔助工業流程的具體要求。

面對各行各業甚至不同公司的個性化需求,即構科技在技術探索的同時,亦秉持着開放的思路,藉由合作伙伴的能力來共同建設和創作。

另一方面,音視頻實時互動作爲熱門賽道,不免遭到大廠們的覬覦。對此,林友堯坦言,大廠具備資源優勢,也無需擔負成本壓力,甚至不計虧損,不惜以低價策略來“擾亂”市場,所以短期來看,大廠下場勢必會對行業產生一定的衝擊。但林友堯同時也談到,入局的大廠或多或少透着一股“完成佈局任務”的意味,並沒有像即構這樣的創業玩家“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韌性。

即構科技除技術投入外,亦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屬性。“我們願意呆在這個行業,也願意去深挖技術,迎合新的潮流,滿足客戶的產品迭代,這是一種持續性的陪伴。所以長期來看,客戶和即構合作,對其商業發展的持續性更有保障。”林友堯表示。

此外,作爲一位技術“老兵”,林友堯始終帶着理性思維,審視着元宇宙這一新興概念。

在他看來,無論當下元宇宙概念“炒作”多麼火熱,終究無法超越技術發展的客觀趨勢,因此即構的打法仍然保持相對謹慎,更多將其視爲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機會和技術應用場景,而未單拎出來形成一條業務線。

或許正因如此,儘管當下元宇宙在互聯網語境中的熱度相較“元年”有所下滑,但即構並沒有過多的緊張感,對其亦有着積極的預期。正如林友堯所說:“把‘元宇宙’三個字拿掉,看它的本質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這纔是最關鍵的。” 以具體行業爲例,他認爲潛藏在“元宇宙”概念之下的,其實是政企類客戶對業務流的虛擬化需求。在元宇宙概念爆發之前,某地工商部門希望即構開發一個面向企業,可與羣衆互動、方便羣衆辦事的微信小程序。“除了常規的表單填寫外,他們還提出了一個需求,希望有一個類似視頻客服的虛擬人功能,能指導用戶填寫工單,更沉浸更方便羣衆線上辦事——這一想法想法理念,與如今的“政務元宇宙”別無二致。

不過,縱使新生事物有它的先進性,但技術始終需要跨越裂谷。

所以即便現階段以Meta爲首的元宇宙玩家,在產品形態層面難免會招致市場的詬病,但林友堯相信,只要元宇宙領域的需求具備確定性,那它自然會迭代更快,表現也會慢慢更好。而即構,作爲音視頻領域的技術老玩家,亦將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好元宇宙的工程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