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流1個月、狂掉大血塊!醫揪出「關鍵疾病」:3症狀要警覺

醫師提醒,若出現月經持續超過1周要儘快就醫檢查。(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今年43歲的蔡小姐9歲就確診中重度血友病小時候常見瘀青、牙齦滲血,國一時初經來潮時,整整「一個月經血不停」,甚至因此辦休學,更因月經過量貧血導致短暫失去視力。醫師提醒,估算臺灣約有173萬女性爲月經量大所困,且臺灣本土臨牀更進一步針對月經過量且有貧血問題女性進行研究,其中約16%爲類血友病患者

國際統計,約有3成生育年齡期間的女性有經血過問題。臺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臺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指出,類血友病的男女盛行率相當,但女性因月經出血,有較明顯的症狀可做爲凝血功能異常的評估而有較高確診率,但很多女性誤以爲經血過量是體質因素,直到出現合併流鼻血、牙齦出血或經期血流不止狀況才求診血液科。

除了蔡小姐案例之外,今年高一的彭妹妹去年因經期長達20多天、每天超過12片夜用加長衛生棉、排出50元硬幣大小的血塊等經血過量問題確診類血友病,一年365天都需帶着一整包的衛生棉,每月流血也只消停一週;彭爸爸資深類血友病患者,但因女兒小時候沒有相關出血異常症狀,也因青春期的經期問題較羞於討論,直到去年才帶女兒進一步確診。

臺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翁德甫主任表示,若持續忽視症狀不積極求診,當患者意外出現大型開放傷口時,恐無法即時使用正確藥物止血,恐造成生命危險。

目前類血友病目前已有進步的治療方式可以幫助凝血功能,其疾病成因是血液中的VWF因子量不足或是功能異常,目前已有合成藥物,或含有VWF的凝血因子濃縮劑作爲主要治療方式來增加凝血因子數量,並輔以抗纖維止血藥物或口服荷爾蒙進行治療。

血友病主要爲性聯遺傳,超過95%病友皆爲男性,因此常被認爲是專屬於男性的疾病,但類血友病則是非性聯遺傳,在女性中爲最常見的止血異常疾病。醫師也提醒可透過「經血過量123」自評,包括「月經若持續超過1周、每2小時內需更換衛生棉、排出血塊大於3公分」即爲經血過量,有可能爲類血友病,一定要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