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只是個過渡產品? 中國下代運輸機載重將達90噸

解放軍「運-20」運輸機。(圖/翻攝自中國軍網英文版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空軍在上週頻頻釋放重大消息,被喻爲引領進入「戰略空軍」門檻的運-20大型運輸機,已首次完成與空降兵部隊聯合開展空降空投訓練。大陸軍事專家徐勇凌認爲,中國軍用運輸機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預估下代運輸機載重提升到90噸,提高飛機經濟性信息化作戰能力纔是最大關鍵,「不能把寶押在運-20身上」。

運-20由西安飛機制造廠研發,2007年立項,並以伊爾-76運輸機的設計基礎。2013年1月26日完成首飛;2016年7月6日正式入役,使中國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3個有能力研發國產重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該機最大載荷量達73噸,可運送大陸目前最大的ZTZ99式戰車,其搭載40噸貨物航程爲7800公里,滿載航程則爲4500公里。

在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後,運-20全面展開實戰實訓,轉戰高原機場遠程投送,以及完成首次的空降空投訓練。徐勇凌向《人民網》透露,該機在列裝至今近2年的時間裡,一直在進行飛機機組人員培訓,爲大量裝備空軍形成作戰能力做準備。

他進一步說明,運輸兵力武器、開展空投空降都是軍用運輸機的基本功能,但想要一型運輸機實現上述功能,需要在飛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裝,例如加壓加氧,安裝空降設備等。中國空軍如今開展空降空投訓練,說明運-20已經具備運輸和投送兵力的能力,也等於宣佈具有實戰能力。

▼運-20首次參與空降空投訓練。(圖/翻攝自空軍發佈微博)

事實上近年來解放軍致力於完成主戰裝備的更新換代,中國空軍也逐步向戰略空軍轉型,徐勇凌表示,運-20使中國空軍踏上了戰略軍種的門檻,實現中國大型運輸機從無到有的飛躍,對提高全軍的遠程作戰能力有巨大意義。當然在軍用運輸機的領域上,中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估下一代的噸位載重可能提升到80-90噸左右,更關鍵的是要提高飛機的經濟性和信息化作戰能力。

外界認爲,運-20只是一個過渡版本而非終極版本,它的出現只是解決中國大飛機平臺生產能力問題陸媒分析,運-20沒有用上目前的先進技術,包含前述的外吹襟翼翼梢小翼等,機身截面也是傳統的近乎圓形,而從長遠來看,貨艙寬度也是不太夠的。

▼一望無際的大飛機是美國成爲戰略空軍的最大根本。(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