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護心血管有最佳時機 研究發現「這段時間」效果最好

運動時間和健康效益一直是關注的焦點。(示意圖/ Shutterstock )

運動時間和健康效益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新研究發現,有特定的運動時間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有運動比沒運動好,但調整運動時間能爲健康帶來更大的效益,如果是想改善新陳代謝或是降低心血管風險,研究發現早上時段最好,但不是愈早愈好,且女性在早上運動的效果比男性更好。

●早上運動能降心血管病,女性比男性效果更好

該研究觀察8.7萬名年齡介於42~78歲的健康受試者長達6年,當中有約6成是女性,並讓他們戴上電子手錶紀錄運動時間。6年後,約有2,900名參與者罹患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另有約800人中風。

從運動時間來看,早上8點~11點之間運動的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降低了16%、中風機率降低21%,但8點前運動的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只降低約11%。

這樣的運動效果女性更明顯。女性參與者運動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了22%和24%,若在8點~11點運動,更降低心血管風險達35%。這項研究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美國斯基德摩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人類生理學教授亞希洛(Dr. Paul Arciero)對這個研究有同樣的看法。他的研究也發現,在早上運動的中年女性,3個月後,血壓比在晚上運動的女性降低了10%,由此可知早上運動的女性能更大幅度降低心血管風險。

●運動時間和效益說法多 可能跟生理時鐘有關

該研究作者,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醫學院博士候選人艾爾巴拉克(Gali Albalak)表示,先前她的研究找了207個平均年齡64歲,健康但是久坐、缺乏運動的人,發現在早上運動能降低BMI、改善血糖和胰島素抗性。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早上運動比晚上運動,更能降低壓力荷爾蒙,長期下來也能降低心血管的風險。

中醫也有類似的看法。中醫認爲人要活動要等陽光出來、陽氣復甦時才適合運動,這時體溫上升、血管放鬆,這時運動對心血管較好;清晨、陽光還未露臉、體溫較低且肌肉較僵硬,運動可能會對心臟健康造成風險。

不過運動時間和運動效果的研究,大都是觀察性研究,還沒有完整的理論可以解釋。臺北長庚醫院家庭醫學副部長莊海華指出,體溫、心跳、荷爾蒙都有一定的規律,但每個人的生活作息和生理時鐘都不同,所以很難有一套運動標準,「更好的應該是相對時間,例如起牀幾小時後做什麼運動最好,但目前這樣的研究還不多。」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