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氣虛到甚麼程度會流產?中醫這麼看

氣虛」可以理解爲「能量不足」或「能量輸送不及」(示意圖/shutterstock)

傳統中醫如何看待習慣性流產?很遺憾的,中醫對於習慣性流產的見解,非常「不科學」。爲什麼我會說中醫不科學?在我們解釋中醫不科學的原因之前,我們首先來定義,什麼叫科學?

翻開《大英百科全書》,「科學」(science)的定義是這樣的:「對於自然或人文現象,透過觀察之後提出解釋,其解釋理論必須符合邏輯一貫性實驗結果的再現性」。根據上述的定義,傳統中醫對於習慣性流產的見解,確實是不科學,甚至是反科學的。

自古以來「氣虛」被認爲是導致流產的原因之一。首先,傳統醫學所說的「氣」,指的是「能量」,因此「氣虛」可以理解爲「能量不足」或「能量輸送不及」。根據中醫理論,我們可以針對「氣虛」來下定義,也可以對流產的原因進行辨證。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學過中醫理論,大概都能夠理解什麼是氣虛,並且接受氣虛是導致婦女流產的原因之一。

但反過來說,當一個孕婦被診斷爲氣虛,就一定會流產嗎?答案卻是未必。

氣虛要虛弱到什麼程度纔會造成流產呢?很遺憾的,雖然氣虛有典型的表徵,卻沒有一個可供量化的標準問題來了,如果不能將氣虛的標準量化,當你問我眼前的孕婦會不會因爲氣虛而流產?我其實是不知道的。

此外,根據歷代醫家的見解,造成流產的原因除了氣虛之外,還有血虛、肝虛、腎虛血熱肝鬱血瘀……什麼樣的體質因素都有可能發生。

麻煩的事情恐怕還不只是如此。常見的情況會是這樣的,當我判定一位面臨流產高風險的孕婦屬於氣虛辨證,換成另外一箇中醫師,可能又會給出完全不同的診斷。如果連診斷都無法一致,又怎麼有辦法將治療方法標準化以達成「再現性」呢?

《中醫到底行不行?》/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