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牡蠣養殖「重傷害」? 無人機12日起飛空拍

蘇迪勒颱風帶來強風巨浪,恐影響海上牡蠣養殖設。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表示,蘇迪勒颱風帶來強風豪雨,可能對海上牡蠣養殖設施產生影響,明(12)日將配合潮汐,在天候雲層許可情況下,預計飛機以高解析度相機進行拍攝臺灣西部沿海牡蠣養殖設施,並提供給第一線勘災人員,盼透過科學化比對依據,進一步釐清災損情形

黃鴻燕指出,臺灣牡蠣養殖主要分佈於彰化、雲林嘉義臺南沿海,其中浮筏式牡蠣養殖設施高達2萬餘棚,平掛式牡蠣養殖設施約1,600公頃,分佈範圍高達7萬5,000公頃;以往颱風過境後,即使海上環境仍險惡,各地方政府基層勘災人員仍搭船出海調查,不但險象環生,且難以有效勘察。

對此,漁業署自2010年起,便針對淺海牡蠣養殖區域運用福爾摩沙衛星影像、UAV(無人飛行載具)及航空攝影方式進行定期監測,經由影像判釋,繪製養殖範圍及計算養殖面積,一旦發生災害,再比對前後期資料,作爲科學化災損推估,明日派飛機拍攝,則是爲了取得災後最新資料。

漁業署強調,運用航拍方式判別大範圍災損,除節省人力成本,還可提供更有力災損評估科學證據,如經航拍及現場勘查確實有災損情形,爲減輕漁民損失,將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辦理現金救助或低利貸款,藉此協助漁民儘速復養、回覆正常養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