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餐飲業者發起「A餐」活動 給吃不飽民衆溫暖

雲林有25家餐廳、飲料、火鍋、素食、自助餐業者自己在苦撐中,不忘給吃不飽的民衆一點溫暖,每家每天提供5份「A餐」(代用餐),今(22日)在斗六市京城北方面食館啓動。(周麗蘭攝)

雲林在地青年協會發起代用餐推廣活動,圖爲活動標章。(周麗蘭攝)

雲林愛心代用餐的臉書社團,可查到哪些店家有提供A餐。(周麗蘭攝)

「與病毒共存」政策對餐飲業衝擊比去年大,業者備足食材與人力,但人潮卻未迴流,損失更重,雲林有25家餐廳、飲料、火鍋、素食、自助餐業者自己在苦撐中,不忘給吃不飽的民衆一點溫暖,每家每天提供5份「A餐」(代用餐)至少半年,未來將再號召至少75家。

總店在斗六市的桃花源餐廳,今年3月收掉經營8年的內湖店,負責人曾紹威正是本次代用餐活動發起人,桃花源斗六店每月成本約100萬元,估計下月生意繼續慘澹就必須減班。

曾紹威說,政府的「與病毒共存」政策講得太早,還記得2020年疫情剛爆發第一年營業額剩5成,2021年變成3成,今年迄今不到3成,可說是毀滅性低潮,同業晚上常有時間聚會聊天。

曾紹威表示,生意不好也是要開門,大家決定每天供應代用餐,並改良曾經出現的弊病例如有人意圖每日等吃霸王餐,決定每家每日供應5份,若領取人超過5人且確實需要者,會暗中足量供應。

斗六一家自助餐去年發心每天供應100個便當,結果愛心遭濫用,有人一次領4、5個又重新排隊領,店家只做1個月就停止。還有一家牛排館也遇到同樣情形。

他說,5份代用餐對店家的壓力不大,也不須募款,希望未來增到100家提供,屆時每天就有500份。

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表示,疫情對該中心、扶助家庭都是很大沖擊,擺放物資的倉庫已經只剩約1000斤白米,其餘都送光光,很期待中元節普渡物資捐贈,更盼望社會大衆捐款不方便也可捐物資,白米、麪條、泡麪、罐頭、快篩劑、沐浴乳等都很需要。

廖志文說,校園停課改線上教學對扶助家庭的開銷也增大,每月領一次物資已不太夠。雲林縣愛心店家發起提供代用餐,他代替受扶助家庭說聲謝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所有善事都值得做,感謝餐飲業者拋磚引玉爲弱勢發聲,使社會更和諧。

雲林在地青年協會發起的代用餐推廣活動今(22日)在斗六市京城北方面食館啓動,需要代用餐者只要說「我需要一份A餐」就好,以桃花源餐廳提供的A餐爲例,是蝦仁炒飯加3片油雞肉的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