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象羣北遷沿途受保護 折射大陸動保意識提升

雲南象羣北遷沿途受保護,折射出大陸動保意識提升。(摘自新京報

連日來,雲南象羣北遷一事牽動着大陸乃至全世界媒體目光。其實對待動物態度,被公認是社會文明程度標誌之一。而這批大象沿途所受到的優待,就是一種文明水準的體現,折射全大陸的動物保護意識,也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一種態度: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社會是願意付出巨大成本的。

《新京報》報導,從4月象羣開啓北遷之旅起,一路上,它們從普洱玉溪再到昆明,一路「逛吃」,被網友調侃爲「象羣旅行團」。爲了保障它們的生活,大象所到之處有關方面爲它們準備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與此同時,爲了保證它們的安全和行進路線,相關各地還疏散了沿途民衆、封閉了相關街區,爲大象讓路。

報導稱,人們全方位地關注這批大象,始終在商討解決辦法,沒有貿然採取措施。這本身也說明了大陸對待野生動物的審慎:一定要確保這些大象有個安全、理想的歸宿。

報導強調,對待動物的態度,被公認是社會文明程度標誌之一。而這批大象所受到的優待,就是一種文明水準的體現,折射了全社會的動物保護意識,也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一種態度: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社會是願意付出巨大成本的。

中國從官方民間的努力,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關注,網友們紛紛寫下諸如「感謝中國沒有傷害它們」;「能夠採取措施讓遷移象羣遠離居民區,真不錯」等等留言。

報導說,而這羣大象堪稱「國際象導」,帶領全世界網友近距離的觀察中國。除圍觀大象本身,甚至也外溢出了其他話題,「原來中國還有熱帶雨林」「位於西南的昆明居然有800萬人」等等。

這都豐富了國外網友對中國的認知,讓全世界以獨特的視角認識了中國,以及中國爲生態保護所付出的努力。一次大象北行的偶然事件,卻在相當程度上推廣中國形象,並收穫了許許多多的正向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