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從服裝走秀 發掘都會時尚魅力

一場時裝秀從後臺的模特兒梳化,到登臺後的燈光、音樂、氣氛都得確實掌握,才能打造出令人沉醉的舞臺。(圖/臺北時裝週)

臺北時裝週已成爲臺灣服裝設計師發表作品的指標管道,不僅能借此將創意結晶端到大衆眼前,更是叩關國際舞臺的重要場合。在時裝週的一系列活動中,一場場舞臺秀便成爲設計師整體概念的意志延伸之所,除了服裝本身,從模特兒的梳化、出場方式,到展場佈置、音樂選擇及現場氣氛的營造,都得確實掌握人心,將整場秀打造爲迷人的感官饗宴,進一步將城市魅力與時尚產業緊密結合。

用精彩的時裝秀打動人心

如果說服裝是設計師意念與創意的結晶,那服裝秀即是其想法的整體呈現,透過秀場導演的構思,將設計師腦中想法放大、擴散,化爲精彩連連的時尚展演。

曾多次執導臺北時裝週展演的秀導Bigi楊佩綺提到,年輕設計師普遍很有想法,但是卻不知從何着手準備一場服裝秀,「而我們的任務就是把經驗與他們共享。」她以品牌Claudia Wang在2022秋冬臺北時裝週的秀爲例,「當時設計師運用自身視覺應用科系的背景,希望結合元宇宙議題將服裝數位化,但畢竟是一場走秀,於是建議對方可以讓虛擬模特兒走臺步、站定位,以生動的方式展現服裝樣貌。」

一場服裝秀背後需集結衆人力量才能完成。(圖/臺北時裝週)

在模特兒身上掛數字牌,以便秀導確認出場順序,也是一場成功的服裝秀背後不可或缺的小細節。(圖/Bigi)

此外,要打造一場令觀衆驚豔的服裝秀,Bigi認爲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聽覺不但會影響模特兒的表現,同時也會牽動現場人們的情緒。」除了挑選合適的音樂,她也會與設計師合作的音樂人溝通,讓音樂與服裝風格、模特兒步伐、燈光效果等舞臺表現契合,「但大多數狀況,我會自己剪輯音樂,並且在腦中展演一次走秀過程,確認整體朝着理想方向前進。」

在臺北時裝週看見國際視野

臺北時裝週從2018年創辦至今,服裝秀的展演標準與精彩度日漸提升,展演內容也益發具國際水準,向成爲亞洲地區的時尚代表邁進。因爲揹負着這樣的期許,Bigi認爲臺灣的服裝秀要有自己的「水平」,才能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所謂的水平,是指把焦點純粹放在服裝上,而不是用喧鬧的展演方式吸引大家注意,一場20分鐘的秀如果能感動觀衆,那就代表成功了。」而設計師董亭言在2022臺北時裝週的服裝秀,便擁有Bigi所說的純粹特質,她提到,這場秀沒有運用視覺特效,只以節拍輕快的電子音樂,搭配模特兒精準穩健的步伐,讓現場觀衆的注意力與目光聚焦在服裝上。

至於近期常被提起的「越在地、越國際」,在臺北時裝週也能看見。在即將登場的2023春夏臺北時裝週原民國寶工藝時尚中,主策展人盧淑芬便規畫服裝設計師將傳統原住民工藝圖紋、織帶、吊飾等元素,轉化成當代服裝款式。而秀導主責的舞臺展演部分,則與金曲獎得主阿爆合作,透過音樂重製與混音,以及圖紋的視覺運用,將原住民文化融入服裝與走秀,進而發展出屬於臺灣獨一無二的時尚風貌。

在合適的戶外場景舉辦服裝秀,將讓展演更具特色,也有助於傳達設計師核心思想,同時讓更多民衆能近距離貼近時尚。(圖/臺北時裝週)

讓時尚產業與城市魅力結合

此外Bigi認爲,服裝秀的舉辦若能跳脫既定場域,走入戶外與人羣,不僅能讓民衆近距離感受時尚,還能融合城市樣貌於其中,「臺北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因此當設計師提出明確概念時,我們就可以依循着概念輪廓,找到合適的場地。」

Bigi 以Jenn Lee在2022春夏臺北時裝週的展演爲例,當時設計師提出想在頹廢、但又與生活密切結合的地方辦秀,「我們討論了很久,後來發現新生高架橋下的滑板場很適合,很多人會在那邊活動,加上那面大大的塗鴉牆,整體都符合我們要的條件。」後來時裝秀順利在滑板場舉行,Bigi提到當天的盛況,不只來走秀的貴賓都很開心,現場觀衆的情緒更是熱烈,「我很鼓勵設計師舉辦戶外的秀,有拉近時尚與民衆的感覺。」

除了Bigi主導的Jenn Lee時尚秀,還有許多服裝品牌也大膽突破場域限制,將時尚帶入臺北城市地景,例如#DAMUR選擇在臺北捷運站裡發表服裝、CHARINYEH在西門町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裡播放時裝秀影片、Jamie Wei Huang以自來水博物館爲舞臺……Bigi笑着說,讓城市每個角落都能是時尚舞臺,是她相當樂見的事。她以竇騰璜與張李玉菁在七條通開設概念店時,以封街方式進行時尚秀爲例,「當天還下着雨,地板倒映着霓虹看板,整體氛圍如夢似幻,是隻有條通才能構築的畫面。」

從展演空間到戶外場地,臺北逐漸擁有獨特的時尚輪廓,從設計師、秀導、模特兒乃至於觀衆,都能透過時尚展演發掘城市魅力所在,並透過親臨現場,讓時尚走進你我生活,感受迸發無限精彩的城市活力。

從捷運月臺到街頭巷弄,只要能完滿表現設計師的設計概念,臺北各個場域都能成爲服裝秀的伸展臺。(圖/臺北時裝週)

從捷運月臺到街頭巷弄,只要能完滿表現設計師的設計概念,臺北各個場域都能成爲服裝秀的伸展臺。(圖/臺北時裝週)

本文作者:YC.H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9月號656期》)

《臺北畫刊9月號6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