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巴爾扎克的《驢皮記》:壟斷的權力最終將毀於權力的壟斷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人物,代表作《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驢皮記》。他是法國文壇中地位最高的人物,被稱爲“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他的著作合稱《人間喜劇》。

《驢皮記》寫成於1830年,發表於1831年,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名篇之一。故事其實不復雜,說的是一個才華橫溢叫拉法埃爾的貴族青年,在遭到失戀和破產的打擊之後,想以一死來擺脫萬般無奈的困境,無意中走進了一家古董店。

這個古董店的店主是一個活了102歲,擁有百萬財產,但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向拉法埃爾揭示了人生的秘訣,即人的衰萎和過早死亡皆因“欲”和“能”;“欲焚燒我們,能毀滅我們”,而“知”卻使人的機體處於永遠寧靜的境界。摒棄了“欲”和“能”的“知”也就是所謂的“智”,達到了“智”的境界才能延年益壽。

老店主向瓦朗坦出示了一張印有所羅門印鑑的野驢皮,這張神奇的野驢皮可滿足擁有它的人的一切願望。但是,當擁有者的任何一個願望實現時,驢皮便會相應地縮小,當它完全消失時,擁有者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老店主介紹說,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個人敢接受這張驢皮。拉法埃爾卻毫不猶豫地抓過驢皮,大聲說:“就算是這樣吧,是的,我就喜歡過強烈的生活。”於是,拉法埃爾便成了驢皮的擁有者。

獲得驢皮之後,拉法埃爾的一切活動便籠罩在驢皮的魔力之下,他的任何慾望都會奇蹟般地實現,即使在他不得不與人決鬥時也是如此。驢皮的魔力使他根本不用瞄準,只需朝着對手站立的大致方向放上一槍,子彈便會鑽進對方的心臟。

當然,在經歷過數次慾望的實現之後,這張驢皮越來越小,已經只有樹葉般大小了。這時拉法埃爾有些面色蒼白,有些恐懼,他越來越懼怕自己和驢皮的消失。這對已經擁有巨大財富並妄圖長久享受富貴生活的拉法埃爾來說,思考的最多的是既能隨心所欲地過強烈刺激的豐富生活而又能獲得長壽。

說白了,他既想獲得長壽,又想逃脫被驢皮的魔力擺佈的命運,於是他動用了當時科學技術所能提供的一切手段,妄圖通過擴張驢皮或乾脆銷燬它來延長生命,但均不能損壞野驢皮的一絲一毫。

在嘗試了一切之後,拉法埃爾終於認清了現實,這是改變不了的,無論自己目前擁有多麼豐厚的財富和無限的權力,但是依然不能改變這個當初的契約。沒辦法,拉法埃爾只能接受現實。故事的最後拉法埃爾在衆人的“是我殺了他”的慘叫聲中,離開了人世。

那麼,巴爾扎克寫《驢皮記》到底在說明什麼。很多人都說寫的是慾望和人生的關係,告誡人們控制慾望,慾望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還有人說是批判當時的金錢社會,因爲巴爾扎克的很多作品都是描述那個金錢的時代。

不錯,那個時代的法國,的確是一個被金錢統治的社會,社會運轉的樞紐是金錢,人們追求的也是金錢,金錢腐化了社會,金錢毀滅了人生。拉法埃爾就是一個被金錢毀滅的典型。

但是,這其實都不是巴爾扎克想說的重點,巴爾扎克之所以寫這麼一個充滿神奇色彩,又荒誕的故事,裡面蘊含着另一個深層次的想法,那就是對權力、野心的批判。壟斷的權力最終將毀於權力的壟斷。

拉法埃爾接受了驢皮就等於擁有了無限的權力,也就是說,除了驢皮會越來越小,最終他和驢皮一起消失之外,他沒有任何的害怕和恐懼,因爲他可以想做什麼,想實現什麼就實現什麼,想滿足什麼就滿足什麼。

這不就是等於擁有了凌駕於一切法律、制度的權力,沒有人可以制衡他。他的權力可以說不受任何限制、制約、約束和監督。

此時唯一能制衡拉法埃爾的只有權力本身,也就是壟斷的權力本身。因爲壟斷的權力讓他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慾望,最終驢皮越來越小,這是他無法控制的。即便他擁有壟斷的權力,也無法控制權力的本身。所以最終他被壟斷的權力所反噬,毀於權力的壟斷。

本文參考文獻:

巴爾扎克.《驢皮記》

李曉嘉.試析《驢皮記》的荒誕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