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退坡20%!2021年新能源補貼出爐 警示盲目投資和拒不召回行爲

年終歲末,辭舊迎新。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相較以往滯後幾個月纔會發佈當年的補貼標準,今年的補貼標準來得可謂是恰到好處。

《通知》明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公共交通領域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再退20% 取消過渡期 試驗方法標準將更新

《通知》明確,2021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門檻要求不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爲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

爲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可以看出,營造穩定的政策環境,爲新能源汽車構建穩定的發展環境正是《通知》的宗旨。爲此,2021年不僅沿用了既有的標準框架和門檻,補貼退坡的力度也不高,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領域,退坡10%,且允許地方政府給予購置補貼,將有利於新能源汽車在2021年的平穩發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可能會實現50萬輛的增量

公共領域的補貼力度與私人消費退坡幅度不同,或將推動新能源商用車的復甦,尤其是允許地方在公共領域給予購置補貼,將推動地方在公共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步伐。雖然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下半年有了恢復性增長,但新能源商用車仍處於低迷狀態。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車僅銷售9.8萬輛,同比下跌了9.6%,這與乘用車百萬輛的銷量、同比5.4%的銷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新能源商用車已經拖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後腿。減緩公共領域補貼退坡力度,允許地方給予購置補貼,無疑將有利於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推廣

在沿用既有補貼標準的同時,補貼也取消了以往由於新政滯後而不得不設置的“過渡期”。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渡期內“透支”消費的現象發生,2021年,新能源汽車將有望保持全年穩定的發展。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技術標準體系沿用既有標準,但《通知》提出,2021年將更新試驗方法標準,將測試循環由現行的NEDC變成了WLTC。在新試驗方法標準公佈前,仍按照老標準進行檢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準下的補貼技術要求,有條件的等效全電續駛里程應不低於43公里;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中對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應小於65%,電量消耗模式試驗的電能消耗量應小於同整備質量純電動乘用車電能消耗量目標值的125%。

?加強召回管理 遏制盲目投資

在明確2021年補貼標準的同時,《通知》還針對新能源汽車召回、盲目投資等熱點問題做出規定。

《通知》明確要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2020年新能源汽車成爲召回重災區,尤其是一些造車新勢力企業面對召回問題時存在躲閃等不夠積極問題,《通知》特別提出“明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主動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門責令召回的,視程度予以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等措施。”此舉將對規範新能源汽車的缺陷產品管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加強企業准入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促進優勝劣汰”;去年底發改委啓動對新能源汽車產能摸底調查,全面清點5年內的投資項目,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亂象之後,《通知》也將提出“防止重複建設,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 ”。

《通知》明確,將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嚴控增量、優化存量嚴格執行新建企業和擴大產能項目等規範要求。加大對殭屍企業的清退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堅決遏制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等亂象,推動產業向產能利用充分、產業基礎紮實、配套體系完善、競爭優勢明顯的地區和企業聚集,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業集中度。《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也就是說,達不到10000輛和1000輛的門檻企業將無緣補貼,這將在一定程度避免一些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佔用補貼。

記者在官方對《通知》的解讀中看到,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還將落實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積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車積分交易制度,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化發展。據瞭解,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價格較此前有了大幅提升,很多企業面臨“無分可買”的困局,在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不斷提升的要求下,企業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從而促進市場推廣步伐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