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豈能成“在線忽悠”

■ 張依諾

隨着寒假的到來,線上教育持續走熱,一些亂象屢有發生。近日,多家知名在線教育機構的廣告,不約而同地出現“名師”撞臉現象,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平臺“扮演”着不同的身份,戲劇化的劇情、誇張性的語言,引發廣泛熱議。

“名師”教育,全靠演技。視頻中,一位梳着偏分短髮、戴着眼鏡的老年女性,在不同平臺化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專家”等身份,可謂是演技高超。無獨有偶,有網友挖出,一位男子在兩家機構中的“身份”分別是有着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和擔心孩子功課的“家長”。出神入化的演技,感同身受的話語,觸動着家長的心。這些明目張膽、毫無底線的欺騙行爲,暴露出當前在線教育的行業亂象。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在線教育不斷髮展壯大,尤其是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線教育更是蓬勃興起,走進尋常百姓家。然而,利益之下,有些教育機構開始不擇手段,在資本裹挾下行違法之事,嚴重破壞了行業生態和秩序,不利於在線教育的長遠發展,必須從嚴整頓。就企業來看,這種極其短視的逐利行爲,看似節約成本,實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既損害自身形象,也讓教育蒙羞,可休矣。

更進一步看,虛假宣傳固然可恥,但如此漏洞百出的違法宣傳,緣何能夠堂而皇之地進入各大流量平臺?平臺的准入門檻何在?在線教育的行業監管何在?在線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新業態,更是消費的新形態,其健康發展,不僅對教育行業發展大有裨益,對挖掘經濟發展新潛力、新動能同樣意義重大。如果任由亂象滋生,不嚴加約束,在線教育必定難以行之長遠,帶給我們的將是一地雞毛。

如果再把視野放寬,端坐在手機端、平板端、電腦端的,大部分可都是學生,而且相當多一部分還是中小學生。他們是祖國的花朵,理應接受優質的教育。然而,類似“名師”撞臉類的在線教育,又能教給孩子們多少正能量的內容?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在在線教育加速發展之際,中紀委何以點名“資本漩渦下的在線教育”。痛陳在線教育諸多亂象,正是因爲在線教育事關重大,必須從嚴監管。

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爭豔離不開耕耘者悉心的照料。教育工作者應用心,把責任放在心上;監管部門應盡心,創新監管策略;家長們應擦亮雙眼,理智選擇。多管齊下、協同作用,在線教育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效能,不斷髮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