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鎖國」一個月 急診醫:減少境外移入 給醫療體系喘息空間

● 謝宗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經營「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專頁

雖然世衛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做了很多錯誤決策,但這次關於變種病毒的描述和判斷,我覺得是正確的。

新冠肺炎病毒是冠狀病毒,屬於 RNA 病毒,單股的結構較不穩定,在複製時本來就容易發生突變,因此,不斷有變種病毒出現本來就是預期中的變化,只要沒有影響疾病嚴重度,即使傳染力增強,現有的防疫手段仍然有效,只是需要更嚴格地執行。

醫師指出,鎖國策略有利擬定下一個階段的防疫策略。(圖/記者李毓康攝)

對於從這個月開始至少爲期一個月的「鎖國」政策,雖然各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是贊成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1. 目前研究顯示,變種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度,但有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可能增強,甚至更容易讓兒童染病,意即萬一爆發疫情擴散的速度可能更快、影響的範圍可能更廣,暫時鎖國降低境外移入的機率,趁這段時間觀察國外對於變種病毒的研究,有利擬定下一個階段的防疫策略。

2. 進入秋冬後國際疫情明顯升溫,導致境外移入病例大增,漸漸增加負壓病房使用率醫療人員的負擔,暫時鎖國減少境外移入病例,可以給醫療體系喘息的空間,有較充裕的時間消化先前病人

3. 臺灣纔剛爆發本土確定病例不久,未滿28天,還無法確定社區完全乾淨,若此時大量變種病毒感染者進入臺灣,無疑是雪上加霜,增添變數

簡言之,我們對於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需要小心注意,但不需要恐慌。

認清突變是常態,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觀察的重點放在疾病嚴重度是否增加、現有疫苗是否失效,若以上兩點的答案皆是否定的,不需要大幅改變現有的防疫行爲,只需要更嚴格、更仔細地執行,確保感染者不會將變種病毒傳播出去。

目前臺灣「秋冬防疫專案」和「鎖國」政策,就是在更嚴格執行原本的防疫政策,阻絕變種病毒進入社區。

熱門點閱》

紐時記者質疑臺灣防疫?美國教授:我不認爲他「仇臺親中」

► 臺灣防疫登紐時「再撐六個月很難」?律師:別太小臺灣人

新加坡有機師趴趴走 他們如何堵住防疫破口?(黃韻如、鄭如韻賴育宏

英國變種病毒更致命?「二張圖」解釋歐洲各國爲何禁止英國航班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