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夜間着艦飛行員數量 李傑:航母才形成全面作戰力

中國官方首度公開殲-15艦載機完成夜間起降作業的完整畫面,正式宣佈該航母已擁有24小時全天候完整的作戰能力。(圖/翻攝自央視,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軍迷期待已久,中國官方首度在24日公開殲-15艦載機完成夜間起降的歷史畫面。軍事專家李傑指出,此舉意味着解放軍遼寧編隊初步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下一步除了要訓練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夜間起降,還必須增加具備夜間起降能力的飛行員數量,「只有足夠多數量的飛行員掌握該技術,航母才能形成全面的作戰能力」。

夜戰現代戰爭發起的首要方式,李傑向《環球時報》表示,只有具備夜間着艦能力,才意味着艦載機飛行員「真正意義合格」。而艦載機只有具備夜間起降能力,遼寧艦才能形成全天候的作戰能力,成爲真正意義上的航母。陸官方強調,遼寧艦目前已完成航艦編隊訓練大綱全部科目,並首次對外釋放「遼寧艦形成編隊體系初步作戰能力」的消息

艦載機在行進中的航母上降落,一直被陸媒形容爲「刀尖上的舞蹈」,彰顯其巨大的風險和難度,夜間着艦更是艦載機飛行訓練中風險係數最高的科目。戰時夜晚行進的航母爲避免暴露不會開強光燈,因此艦載機能看到的參照物非常少,飛行員只能藉助自身的探照燈與跑道標誌燈等進行着陸。李傑強調,「除了掌握夜間着艦的關鍵技術,掌握好夜間着艦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心理障礙。」

從此次《央視》公開的畫面中,這位知名中國航母專家則推測,肯定不止一名飛行員成功進行夜間起降訓練,至少應該有4-5名飛行員。既然目前已有飛行員順利完成夜間起降訓練,接下來除了要訓練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夜間起降,另一個重點就是增加具備夜間起降能力的飛行員數量。李傑說,「任何戰鬥力的形成和數量都有關聯,只有足夠多數量的飛行員掌握該技術,航母才能形成全面的作戰能力。」

▼遼寧艦編隊。(圖/翻攝自國防部網)

另一方面,在18日完成第一次試航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被拍攝到進入船塢。據瞭解,大型船隻水線以下部位平時很難進行徹底修理,對於一艘艦船而言,下水之後進船塢主要涉及的是水線以下部分的修理、維護與修改調整,也就是所謂的「塢修」。

分析指出,解放軍有過去遼寧艦的經驗,此次首艘國產航母塢修的提前,可能表明航母試驗要更加順利,而這一次的塢修時間整體也不會太久。據推測,此次002型入塢可能主要是爲了清理船底的寄生生物,如果一切順利,在該航母交付中國海軍前後,理論上還將再進行一次塢修。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圖/翻攝自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