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重組”變“債務重重”,這類騙局曝光!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漫遊 上海、北京報道
隨着網絡借貸越來越方便快捷,部分借款人卻因“以貸養貸”而負債累累。
近期,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量打着“債務重組”“債務優化”旗號的中介信息,誘導消費者“借新還舊”或申請高息過橋墊資的套路,進一步加重了借款人的包袱。
所謂的“重組”和“優化”不僅隱藏着高額收費陷阱和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還可能導致消費者被誘騙實施詐騙等犯罪行爲。
對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風險提示,提醒廣大羣衆警惕不法中介誘導,認清“債務重組”的本質及其背後隱藏的風險,防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三類人羣容易陷入“債務重組”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了解到,王丹(化名)在大學期間想買一部手機,在平臺借款8000元,分12期還款。起初還能按時還款,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債務逐漸增加,爲此王丹開始以貸養貸,導致原本的8000元債務變成了8萬元;李萍(化名)則是通過多個信用卡透支倒貸,現在欠款已經達到了60多萬元。
王丹注意到,互聯網上有帖子表示可以通過“債務優化”緩解高負債壓力,也由此成爲“債務優化”的受害者。
類似王丹這樣的案例並非個例。隨着互聯網金融的快速興起,各類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這些平臺以貸款門檻低、手續簡便、放款速度快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用戶。然而,這種看似“便捷”的借貸模式卻將借款人推向債務的深淵。
記者瞭解到,從2023年開始,“債務重組”這項業務悄然在全國遍佈開來,不少貸款中介摸清路術後開始招兵買馬大力拓展,並稱之爲“朝陽行業”。
上海市蘭迪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李海波律師向記者分析,關注“債務重組”的客羣主要有三類:一是負債較高的個人,特別是那些信用卡透支、個人貸款、房貸等多頭負債的消費者;二是信用記錄不佳的人羣,這部分人由於信用記錄不良,難以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容易被不法中介所利用;三是急需資金週轉的企業主,一些中小企業主因資金鍊緊張,急於解決短期資金問題,容易被不法中介的“快速解決方案”所吸引。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專家安光勇亦認爲,“債務重組”主要面向負債較多、財務狀況困難的消費者,尤其是那些面臨信用卡、消費貸款等還款壓力的人羣。這些個體通常在經濟下行和失業率上升的背景下,急需尋找解決方案以減輕債務負擔。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信息,這種“債務重組”主要存在兩種套路。一是借新還舊。不法貸款中介以“債務優化”“幫助解決債務問題”等名義,爲貸款償還壓力較大或已逾期的消費者推薦“無抵押信用貸款”,協助辦理相關手續,並促成貸款機構發放相關貸款,用於“置換”消費者原有貸款。貸款中介根據消費者徵信情況收取高額手續費。二是提供高息墊資,收取“砍頭息”。不法貸款中介以幫助消費者“養好徵信”等名義,誘導消費者向其申請墊資,再幫消費者申請貸款償還墊資。在此過程中,中介機構首先收取一筆不菲的墊資費,促成貸款後再按放款額一定比例收取高額的服務費。
李海波補充道,“債務重組”的常見陷阱還包括虛假承諾,不法中介常常誇大其“債務重組”方案的效果,承諾能夠大幅降低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但實際上往往無法兌現;高額費用,在“重組”過程中,不法中介會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如諮詢費、手續費、服務費等,這些費用往往非常高昂;個人信息泄露,在“重組”過程中,不法中介會收集大量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聯繫方式等,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非法用途,如詐騙、惡意借貸等;合同陷阱,不法中介提供的合同條款往往存在諸多陷阱,如隱形費用、霸王條款等,消費者一旦簽字,很難維權。
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
“你以爲是解藥,實際上是砒霜。”安光勇總結道,面對做“債務重組”“債務優化”的不法中介,借款人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高額息費導致的還款壓力,通過不法中介進行的債務重組,其綜合資金成本往往遠高於正規銀行貸款,可能使消費者陷入更大的財務困境;信息安全風險,消費者在與中介合作時需提供個人敏感信息,可能導致信息泄露或被濫用。
李海波告訴記者,“債務重組”的風險還包括法律風險,不法中介的行爲可能涉及欺詐、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爲,消費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其中,面臨法律風險;信用風險,頻繁的借貸和逾期還款會影響消費者的信用記錄,使其在未來難以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
安光勇認爲,作爲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債務重組”產品的合規審查,確保中介機構的真實性及其提供服務的合法性;提高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意識,以防止其受到不法中介的誘導。
李海波建議,金融機構應加強風險提示,通過多種渠道向消費者發佈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不法中介的誘導;提供透明、規範的金融服務,確保消費者清楚地瞭解各項費用和合同條款;建立舉報機制,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鼓勵消費者舉報不法中介的行爲,及時採取措施打擊不法行爲。
“借款人應瞭解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參與不正當的‘債務重組’行爲;在簽訂任何合同或協議前,仔細閱讀相關條款,以避免潛在糾紛。”安光勇說。
對此,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羣衆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債務重組”可能帶來的風險,切實增強防範意識。一是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虛假宣傳和誘導。充分認識違規“倒貸”的風險和危害,警惕不法中介隱瞞不利信息、只談誘人條件的虛假宣傳和誤導,切勿盲目相信陌生來電、短信、廣告傳單、社交平臺等渠道推送的“債務重組”“債務優化”“免抵押擔保”等貸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關陷阱。二是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業務。不法貸款中介並非依法取得金融許可證的持牌金融機構,其從事的中介活動主要是瞭解貸款需求、編制材料、申請貸款的居間行爲,並非貸款合同當事方。建議消費者合理評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做好收支籌劃,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符合條件的可以積極申請無還本續貸,並按照約定用途使用貸款,避免挪作他用,產生違約責任,影響個人徵信,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如對有關業務存在疑問,可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網站公佈的熱線等進行諮詢覈實。三是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件、銀行卡、金融賬戶等,不輕易委託他人代爲辦理相關手續,避免個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買賣,以防個人財產遭受損失。如發現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