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出招!桃園復興枯水期易缺水 鑿2備援水井

桃園市復興區自來水普及率全市最低,目前使用的簡易自來水系統若面臨枯水期或惡劣天氣易中斷供應,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新鑿2處備用水井。(水務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復興區自來水普及率全市最低,目前使用的簡易自來水系統若面臨枯水期或惡劣天氣易中斷供應,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新鑿2處備用水井。(水務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復興區位於石門水庫上游,因地勢較高,自來水普及率全市最低,近6成居民使用簡易自來水系統,但面臨惡劣天氣時容易中斷供應,且若雨量不足恐缺乏水源。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水務局規畫備用水井,12月中旬將動工,預計明年3月完工,解決居民無水可用之苦。

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二區管理處統計,桃園復興自來水普及率僅25.68%。水務局水利行政科長邱來賢說明,目前復興區簡易自來水系統主水源以及因應乾旱時的備援水源,皆使用山區溪水,一旦雨量不足,部落用水僅剩零星溪水供應,恐缺乏水源。

雖山區鑿井取水不易,爲增加原鄉供水韌性,避免乾旱時居民無水可用,張善政指示水務局尋覓適當地點,規畫備用水井作爲枯水期民衆生活用水備用水源,解決復興居民無水使用之苦。

邱來賢表示,經調查評估,計劃分別於復興區羅浮裡樂信瓦旦紀念公園、溪口裡溪口部落2處設置備用井,預計鑿井深度200公尺,每口井每日可提供150噸水量,總經費新臺幣860萬元,預計明年3月中前完工。未來2口備用井可藉簡易自來水系統,供給228戶使用,緩解旱災發生時對居民的影響。

復興區長蘇佐璽說,居民對新鑿備用水井樂觀其成,不過不僅這2處有備用水源需求,復興每個裡都需要提早做好因應乾旱的應對,盼儘早因地制宜找到第二、第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