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燒腦】科學園區會鑿井嗎 王美花:不得已的短期措施

王美花解釋,科學園區缺水鑿井是不得已的短期措施。(呂筱蟬攝)

全臺水情吃緊,外界關注科學園區用水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6日說出可在旱災期間鑿井使用讓民衆傻眼,王美花7日受訪時解釋,這是在旱災時不得已的措施,以前也都有這樣機制,她強調,「這是很不得以的時候所做的短期措施而已」。

王美花說,園區原本就是有井可以去取水,也會有很明確的管理,不需要時就會封掉,以前都有這機制,以因應特殊天候情況。她表示,這是56年來首次(無颱風侵襲),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水環境建設持續增加各措施,但水建設要歷時非常多年,有長期建設,也有短期調度政府盤點水建設,本來就有規劃因應異常氣候的短、中、長期措施。

行政院蘇貞昌則說,老天爺不下雨也很困難與不得已,早在去年就請秘書長、經濟部及水利署做各方面的準備,包括前瞻基礎建設投入的海水淡化、水環境等的工程水庫清淤,都大大發揮效果,包括從翡翠水庫送水到新北地區,也因爲有準備才能在這百年大旱中已有一些效果,否則會比現在更困難。

對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攜手大甲鎮瀾宮7日辦祈雨法會,蘇貞昌說,臺灣民間習俗無論到哪裡都是祈求風調雨順,過水利會民間團體時代已有這習俗由來已久,水利會改成公務機關後,地方水利處也會依照往年的習俗,和宮廟、民間一起祈求,這是一向有做的事情。最重要應該還是各方面工程加緊施作大家一起節約,讓水情不利的時候大家撐得更久。

王美花對此則說,這是安定民心,大家分頭做,經濟部該做的水部分就協調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