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研討會談桃園願景 鐵路地下化打造林蔭大道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日在研討會上針對多個面向報告桃園未來的城市發展願景。(呂健豪攝)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7)日前往新北市淡水參加泛太平洋不動產估價、顧問與經營研討會,他在簡報當中提出桃園未來的城市發展願景,包含軌道建設、工業區、航空城等內容,尤其是鐵路地下化後,將規畫長達近17公里的林蔭大道,屆時將對桃園的都市面貌造成巨大的改變,他也直言認爲桃園會是未來十幾年內,城市面貌改變最大的城市。

張善政先從交通開始談起,他說桃園國門之都的地位無庸置疑,加上桃園機場與臺北港的「雙港」,在地理位置上又臨近臺北與新北,可以說是在北臺灣甚至臺灣佔有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而桃園主要可以分成3大區塊,包含休憩導向的大溪到復興,可說是北臺灣的後花園;觀音、新屋則是農業區,以及桃園、中壢往北延伸到蘆竹與機場是產業發展區域,串連3大區塊的就是交通軌道建設。

張善政表示,目前臺鐵從臺北延伸到桃園、中壢約16、17公里的段落,目前正在進行鐵路地下化;幾乎已經完工的機捷則從臺北車站一直到機場、青埔,最近延伸到中壢,未來還有一小段要連接到中壢火車站;航空城到桃園市區的捷運綠線也正在興建,希望2026年能夠讓北段先通車,最後來有規畫階段的桃園藍線、棕線等捷運,這些工程都完工後,就更能落實臺北、新北、桃園共同生活圈的概念

張善政特別強調鐵路地下化是對於桃園城市風貌改變的重要因素,先例就是臺北的市民大道,過去臺北將鐵路地下化之後,原本的路廊騰空成了現今的市民大道,後來蓋了市民高架道路,不過桃園未來鐵路地下化之後,因應當前以人爲主的交通運輸及都市規畫,原本的路廊將規畫成林蔭大道,如同北的仁愛路或敦化南北路,只是長度會高達16、17公里,完成之後對於旁邊的房地產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也會對地貌改變帶來非常大的衝擊。

軌道建設方面,因1200月票的啓用,讓機捷的單日旅客人數在上個月首度突破10萬人,所以讓這條捷運路線除了承擔機場到臺北市區的功能外,另一方面在桃園市透過各個站點,串接機場、青埔地區;正在興建中的綠線未來會繼續延伸到大溪,將成爲貫穿桃園南北的路線。

土地開發部分,張善政從市地重劃、產業園區到航空城逐一說明,並強調桃園爲臺灣工業產值最大的城市,加上有交通部規畫的遠雄自貿港,對於許多進出口爲導向的產業具有很大的效益,而桃園目前還有6個新闢的工業區也在規畫的當中。

張善政特別說明桃園航空城這個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土地開發計劃,起因是根據桃園機場旅客、飛航班機數及貨運量在疫情前都是呈現逐年穩定成長的趨勢,根據這個趨勢,原本的機場能量將會不夠,因此透過航空城的土地開發計劃來因應趨勢。

張善政強調,航空城的開發除了未來讓當地居民可以在相同區域附近有很好的居住環境外,也希望有足夠的產業區來創造就業機會,而位於機場旁邊,將規畫會議展演觀光、物流、雲端甚至綠能及自動車等產業。

此外,張善政也舉青埔地區爲例,他說過去該區是荒煙漫草,但現在已經是光鮮亮麗非常國際化的地區,有Outlet、觀光水族館、棒球場等,而青埔的樣貌就是桃園未來發展的憧憬。

最後,除了城市樣貌的改變外,張善政也希望桃園未來的發展能夠賦予更多智慧的內涵,並且能達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在地貌改變的背後,除了市府施政要智慧外,也要帶動新興產業、綠能、航空、物流、自動車、智慧醫療等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