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特殊的會晤,世界都在看

(原標題:這場特殊的會晤,世界都在看)

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俄羅斯總統普京,專門發來祝賀

會晤的時間,很特殊。

重大節點見面,信任和支持不言而喻。

也就在會面同一天,黑海之上,美國糾集32個國家啓動了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海上微風”聯合軍演,劍指俄羅斯。中俄關系走向,世界都在看。

會晤當中,中俄正式宣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

雙方特別強調的一個詞,是世代友好。中俄合作,上不封頂,下接地氣。

條約延續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則,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越是有人攪弄風雲,中俄越是要告訴世界:

什麼纔是世界大國的相處之道。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這次會晤,是疫情發生以來,首次進行正式的外交會晤。

注意一個細節,會晤在下午5點多開始,6點多結束。7點開始的《新聞聯播》,這條外事新聞,直接在頭條播出。這條新聞的時長,有5分29秒。

信號很明顯,真金不怕火煉。今天的中俄關系成熟、穩定、堅固,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變幻考驗。

這次會晤的重要成果,就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這次延期簽署的時間點,很特殊:

中俄友好、和平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俄方主席尤里·塔夫羅夫斯基在接受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採訪時提到,協議的延期發生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前夕,體現俄羅斯強調對中國的尊重。

俄羅斯《觀點報》則發現,俄中領導人提前半年宣佈條約延期,這對國際形勢的影響不可小覷。普京在前不久剛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在專家們看來,拜登企圖對中俄關系挑撥離間,阻止莫斯科與北京結成令華盛頓寢食難安的同盟。

兩個時間點交匯,信號很明確:中俄關系,世代友好。

同樣特殊的,還有兩場活動

會晤前不久,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和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聯合創作了一個祝福視頻——《七律·長征》,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這個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級別最高的軍旅藝術團,可以說是中國人的老朋友了,從1952年第一次到中國,這個歌舞團來華已經有11次了。她們也演唱過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喀秋莎》《東方紅》《我是一個兵》等。

就在會晤當天,還有一場名爲“俄中關係——21世紀新型夥伴關係”的展覽活動在俄羅斯舉行。這次活動,是疫情以來俄羅斯國家杜馬大樓舉行的第一場涉外大型活動。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駐俄羅斯記者宋一平在活動現場碰到了俄羅斯漢學家馬斯洛夫。他分享道:

“這場展覽能夠在俄羅斯的最高立法機構舉行,本身就是一個政治信號。對於俄羅斯來說,中俄關系是目前最最重要的戰略伙伴關係。”

兩個“最”,這是馬斯洛夫對中俄兩國關係的判斷。

日本共同社也發現了一個細節,這場視頻會晤是兩位領導人在幾周內的第二次互動,頻繁會晤表明雙方互信加深,對西方分裂中俄友誼的企圖予以沉重打擊。譚主記得,會面時,普京也說過,兩國之間的關係已達到“歷史上最好的水平”。

會面頻繁。中俄關系的行穩致遠,正是來自元首引領。

過去7年,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舉行過32次會晤,去年疫情期間,也進行了5次通話,共同出席幾乎所有重要多邊會晤。兩人,一起坐過高鐵,做過煎餅,一起慶祝過生日,一起看過冰球比賽。

這樣的元首外交,在大國交往中絕無僅有。這次老友重逢,同樣,格外親切。

譚主注意到另一個細節。這次會晤,視頻撥通後,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互相揮手致意問好,普京總統也以個人名義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表示祝賀。

建黨百年,是中國的大事。俄羅斯對這件事,一直很上心,慶祝活動,從去年就已經開始。會晤幾天前,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社長塔斯社社長等俄羅斯四大主流媒體的負責人,也都以致信或視頻形式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發來了祝賀。

重大節點,中俄互相支持;重大戰略問題,中俄也保持協調。這種協調,在這次會晤中表現也很明顯。

注意細看中方的表述:中方堅定支持俄方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採取的有力舉措,堅定支持俄方辦好自己的事。

這是俄方的表述:普京總統支持中方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強調願繼續相互堅定支持各自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相互尊重各自選擇的制度和發展道路

中俄世代友好,也堅定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這無疑是對挑撥者最好的迴應,任何企圖破壞中俄關系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這樣的信號也被媒體捕捉。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際銳評》第一時間發表評論,中俄之間的堅定支持,凸顯了雙邊關係的牢不可破。剛剛祝賀中國建黨百年的俄羅斯塔斯社也在會晤當天發表報道,評價中俄關系水平已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俄羅斯媒體的報道,還提到了一個細節。中俄兩國已經建立了包括兩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五個副總理級的政府間委員會以及地方政府間的對話機制。全世界範圍,都沒有類似的機制。

元首外交,引領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告訴譚主:

這次會晤,除了體現政治關係和外交關係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雙方同樣強調了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並且要加強在國際層面和地區層面的合作。

中俄友好,共同發聲的範圍越來越廣,也是在發出捍衛世界公平正義強音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大國關係,進入動盪期。

會晤當中,習近平主席專門提到:

在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人類發展遭遇多重危機背景下,中俄密切合作,爲國際社會注入了正能量,樹立了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

理解這種正能量,要注意變和不變。

中俄兩國的關係,一直在升級。從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到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到如今的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關係在變,但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的精神,一直沒有變。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第八條,是這樣寫的:

締約雙方不參加任何損害締約另一方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聯盟或集團,不採取任何此類行動,包括不同第三國締結此類條約。締約任何一方不得允許第三國利用其領土損害締約另一方的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理解這種合作原則,張弘首先突出了一個詞,中國與俄羅斯簽訂的是睦鄰友好條約,不是聯盟條約。兩個大國如何相處,中俄樹立了一個新的典範:

中俄雙方尊重各自發展道路,尊重各自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選擇。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然後實現了互信互利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意味着第三方並不存在,而是不盲目地跟隨西方,販賣所謂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干涉別國內政

中俄兩國的“世代友好”,不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任何國家的雙邊關係,也都不應該受第三方影響。當今世界,需要這樣的正能量。

會晤當天,塔斯社發表了一篇題爲《法律、權利與規則》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文章揭示的正是一種“負能量”的國際關係——僅代表國際社會少數的幾十個西方國家,通過形成的小圈子,將關鍵議題的討論轉移到對他們有利的範圍內,而後將商量的結果,強加給所有其他國家。

拉夫羅夫的話,意有所指。

同樣是在會晤當天,美國等32個國家啓動了“海上微風”聯合軍演,檢驗的,是黑海等地區受到俄羅斯威脅以及被侵略後,西方盟國的協調和反應能力。

小圈子集合,對抗的味道明顯。

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李自國所說:

個別國家企圖通過“俱樂部式的多邊主義”偷換概念搞單邊行徑,甚至以多邊爲名行霸權之實,踐踏國際規則,破壞國際秩序

世界需要的,不是零和博弈的政治遊戲,而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時代之聲。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爲維護世界穩定和戰略和平的重要力量,中俄戰略協作越緊密,世界安全穩定就越有保障。

會晤中,中俄雙方也都強調:

共同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全球戰略安全穩定,支持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打着“民主”和“人權”幌子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單邊強制性制裁。

中俄構建的新型國際關係,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也是國際合作的典範。

張弘告訴譚主:

真正的多邊主義,一定是多元的,而不是西方中心主義的。中俄關系的發展,會給其他國家,特別是後發國家、非西方國家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思考一種同國際合作的模式。

對於中俄而言,務實合作,正是中俄世代友好的方法論。

今年1-4月,中俄貿易額增幅超過22%。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中俄貿易,仍有望創下新的紀錄。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通過視頻連線參加了兩國核能項目——中國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的開工儀式

▲中俄核能合作項目開工儀式

從這個中俄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出發,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郭曉瓊也特別和譚主提到了中俄間的能源合作:

從最開始的能源貿易到中俄之間建立能源管道,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已經發展成爲上中下游全體系、全方位的合作。這種趨勢,也體現在中俄關系的各個領域。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從官方到民間,中俄合作,一直都在走深走實。

對於中俄的務實合作,法新社、德新社、英國《泰晤士報》等媒體也提到,兩國發展了在經濟、軍事、能源領域的聯繫,並在一系列問題上相互支持。

這讓譚主想到了,普京宣誓就任俄羅斯總統後不久,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臺長慎海雄對他進行過的一個專訪。

採訪中,普京借用了習近平在十九大上的講話,來闡釋自己提出的“俄羅斯夢想”。

他還在採訪中提到,《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僅僅是中俄合作的基礎,也是如今中俄築起兩國關係大廈的根基。而大廈每年都在繪就日新月異的色彩,不斷築成新的樓層,大廈會越建越高,越建越牢。

二十年,只是序章。

(編輯 何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