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水果界的“新寵”竟然是它

繼草莓、車釐子之後,“漿果之王”藍莓接過熱銷的“接力棒”。但與往年不同的是,藍莓的訂單銷量翻倍增長,商家進貨甚至都靠“搶”,藍莓成了當之無愧的水果“銷冠”。

據一畝田農產品批發採購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過後,藍莓的採購熱度飆漲1100%,平臺中,來自全國各地近5萬名採購商都在尋找藍莓貨源。

焦急尋貨的收購商,嗅覺靈敏的工商資本、收入頗豐的種植戶,渴望實現“藍莓自由”的消費者……“爆單”的背後,是巨大的市場藍海,也蘊藏着藍莓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供不應求的市場

今年藍莓市場可謂異軍突起。

“藍莓是水果中銷售最好的,今年的銷量比去年增長了一倍還多。”北京市西城區一家生鮮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店裡的藍莓每天都能銷售一空,晚上還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市場供不應求,供應商們卻“一果難求”。“天天開幾百公里去基地、包裝車間找貨、訂貨,即使一天能訂到七八噸,但遠達不到預期,大夥都在搶。”採購商王傑來到雲南省澄江市快一個月了,由於今年國產藍莓熱銷,經銷商要大批量拿貨,奔波於各個基地找藍莓成了王傑的常態。

不僅如此,生產基地也是一片忙碌。4月9日早上七點半,山東省沂水縣興羅果品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便開始採摘。“每天銷售量在2000斤左右,但現在根本供不上貨,採購商都是排着隊拿貨。”合作社負責人張本華告訴記者,預計一週之後大棚藍莓集中上市,供應量會大一點,每天能達到四五千斤。

今年藍莓市場爲何如此火爆?

“2023年底,由於天氣原因,特別是雨水較少和較高的氣溫,國產設施藍莓尤其是雲南地區的早熟品種提前至11月少量成熟上市,相比往年提前了兩三個月,但大量集中上市要在四五月份。國際市場上,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藍莓出口量大幅下降,因此當前的市場供應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農業農村部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水果品種首席分析師趙俊曄介紹。

事實上,市場上的藍莓價格並不便宜。記者走訪北京多家超市、農貿市場發現,藍莓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藍莓的品種和果徑大小,當下一小盒125克的雲南藍莓的價格大約是16-30元,一斤藍莓的價格在60-120元。

儘管價格不菲,爲何藍莓仍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藍莓被譽爲“漿果之王”,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能夠有效地保護眼睛、增強免疫力。2017年,藍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爲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特別是近幾年,藍莓的品質和口感隨着品種的更新越來越好。以前,藍莓給人的印象是口感偏酸、寡淡,很少有花香味。現在市場上的藍莓,大多都是香甜可口清脆,老少皆宜。而且,隨着品種換代、設施改善,藍莓的供應週期長達10個月。

“以前只要叫藍莓就行,現在口感、品質都是參考項,雖然量大了,但是要求也比以前高了。”爲適應市場需求,張本華2022年引進了新品種“西班牙42號”。“新品種不僅口感好、個頭大、果粉多,藍莓的上市時間也比以前早,2月就能上市,深受市場歡迎。”張本華介紹。

迅速擴張的面積

事實上,藍莓是“舶來品”。

藍莓原產於北美洲,後被引進到我國的東北和西南等地,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後,成了餐桌上的珍饈。2000年,我國藍莓開始商業化栽培,距今不過二十餘年。

儘管本土栽培時間不長,但近年來,國產藍莓種植一直處於明顯的增長軌道上,並以驚人的速度擴張。

截至2023年,全國種植藍莓的省份從最初的10個擴大到27個,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東起渤海沿岸,西至青藏高原,都掀起藍莓規模化種植的熱潮,藍莓栽培面積從最初的10公頃快速增長到7.7萬公頃,年產量52.5萬噸,形成了長白山產區、近東半島產區、膠東半島產區、長江流域和西南產區五大優勢產區。

遼寧丹東種植戶馬廷東2008年開始涉足藍莓產業。“藍莓剛引進時,大家都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種,後來規模逐漸擴大。而且,與草莓相比,藍莓不僅效益更高,也更加好管理。從2015年開始,藍莓產業快速發展,面積每年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馬廷東說。

然而,儘管國產藍莓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仍滿足不了強勁的市場需求。

“過去5年,中國藍莓消費需求快速增長,但人均消費量與部分發達國家還相差較大。”趙俊曄表示,2022年美國藍莓人均消費量爲2.63公斤,而中國目前人均消費藍莓量僅爲0.26公斤,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中國藍莓產業報告2023年年鑑》數據顯示,我國藍莓進口量2023年達近6萬噸,仍然遠遠無法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特別是冬季藍莓供不應求的局面,還在持續擴大。

隨着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和新鮮水果零售市場規模的擴大,藍莓產業正迎來發展上升期。業內人士預測,我國藍莓年需求量約爲100萬噸,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目前國內藍莓種植仍然處於高盈利時代。”趙俊曄表示,不同產區利潤不同,以雲南產區爲例,種植第二年豐產,產值最高可達15萬元/畝,去除管理、採收等成本,每畝收入達7萬-8萬元左右。同時,國產藍莓的品質提升,部分優質品牌因口感更貼閤中國市場,賣出了比一些進口品牌更好的價格。

在功能性健康水果越來越受到追捧的今天,藍莓因其巨大的供應缺口而帶來的行業高利潤,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從業者入局。

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高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已成爲藍莓栽培面積全球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是我國藍莓產業的寫照。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藍莓鮮果產量僅爲全球第三,佔總產量的比例不足50%,遠低於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品種是決定藍莓品質的關鍵。目前,國內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的藍莓品種大部分來自國外,我國雖有普通藍莓品種,卻沒有與國外抗衡的優秀品種問世應用。

“卡脖子”的結果就是我國藍莓逐漸失去價格優勢。以國外新品種“優瑞卡”爲例,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是60-80元/斤,而中國藍莓傳統品種如“珠寶”等,價格只有30元/斤。

此外,藍莓種植的人工成本也持續攀升。由於鮮食藍莓採摘需要保證果霜以及果實的完整性,必須依賴人工進行判斷和採摘。張本華表示:“除草、施肥、採摘都需要人工,2009年時,人工採摘費用爲每天50元,現在已漲到一天120元,相當於1.5元/斤。”

這幾年,隨着種植規模擴張,藍莓價格也呈下跌之勢。張本華介紹,2011年時,藍莓價格最高曾達到120元/斤,季末時也能維持在80元/斤。2015年,隨着產業的發展建起了大棚,大棚藍莓的價格能賣到100元/斤,露地藍莓價格則降到了60-70元/斤。而今年大棚藍莓的價格已跌至40-50元/斤,露地藍莓的平均價格更是低至12-15元/斤。

隨着價格下跌的,還有種植戶的收入。“這幾年價格一直是往下走的狀態,以前價格好的時候,每畝地收入10萬元不成問題,現在大棚種植的利潤在3萬元/畝,露天在1萬元/畝。”張本華說。

事實上,從國外引進後快速擴張,藍莓並不是個例。陽光玫瑰作爲從日本引進的明星品種,曾經每斤售價高達300元,然而,短短几年間,陽光玫瑰面積爆發式增長,十幾元的售價早已“泯然衆人”。

如何避免重蹈陽光玫瑰的覆轍?精品、優質是藍莓從業者的共識。“使用有機肥,將產量控制在每畝2000斤左右,保證果品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馬廷東說。

更多種植戶開始嘗試開發藍莓酒、果脯、酵素等深加工產品,探索藍莓產業的更多可能。

巨大的市場藍海下,我國藍莓產業正面臨着機遇,迎來挑戰。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