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大高玉:大學層次越低,上課越多 自主讀書是當務之急

▲每所大學教學方式都不大相同。(圖/取自Pixabay)

實習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高玉日前透露,在大陸的大學主要分爲兩種,其一爲「研究型大學」,另一則爲「教學型大學」,而兩者的差別就在於,前者學生自己讀書後者是不斷上課。高玉指出,「大學層次越低,上課越多;大學層次越低,學生讀書越少」,因此如何讓學生自主讀書,是現今大學的當務之急。

據《美國史教學與研究》,大學教授高玉表示,大學的優勢主要在於「學習如何學習知識」,以課堂而言,並不是照本宣科就好,應該要透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掌握學習方法,並靜下心讀書、思考問題,如果像小學、國中一樣,只是單純吸收課堂所教學的內容,那競爭力勢必不足。

高玉認爲,「對於文科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不是上課,不是社會實踐、實習,也不是寫文章、做科研,而是閱讀」。大陸的大學分爲「教學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學生在前者的任務就是聽課、考試,而成績代表學業好壞;後者則強調學生要自己讀書、思考,培養學習習慣學術品行

▲許多大學生畢業後,仍會持續自主進修。(圖/取自Pixabay)

「教學型大學」多爲三流大學,除了師資水平有限,學校雖然安排很多課堂,但因爲學生不願聽課,所以效果也不佳,因此即便上了再多的課,也只是徒勞;「研究型大學」則會提供學生學習的條件環境,而不單單只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大陸大多的一流大學都屬此種。

俗話說,「幫助一個人,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往後才能靠自己的力量繼續進修、不斷獲得新知識。另外,高玉也提到,自己讀書比上課更有優勢,因爲課堂內容都能在書上看見,但書上的內容卻只有一部分會出現在課堂上,「書本海洋,課堂不過是一個水池」。

高玉還直言,中小學階段老師的講解確實很重要,但以大學主修人文科學同學而言,除了「語言語音」的學習,大部分的課程只要有引導即可,自己看書學習的效果反而更卓越,且自行讀書不會受到時間約束,能夠依照自己的步調安排。高玉擔心,如果把大學當成中小學,只透過上課的方式學習,那會是現在最糟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