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區還禁止快遞人員車輛進入,冬天取件太費勁了
(原標題:這些小區還禁止快遞人員車輛進入,冬天取件太費勁了)
“每次爲了拿快遞,都得走到小區門口,在冬天實在太費勁。”近日,有市民撥打12345熱線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區拒絕快遞員或快遞車進入,快遞不能送至家中,給取件帶來不便。記者前往相關小區進行調查。
蓮怡園二區
快遞人車均難入
取件得去大門口
“小區有8棟居民樓,上千戶居民,所有的快遞都需要隔着小區柵欄收取,實在太費勁了!”近日,家住蓮怡園二區的何女士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從年初疫情暴發直到現在,小區的物業仍不讓快遞員進入小區,就連快遞櫃都不讓使用,“有時剛到家換完衣服,就接到領取快遞的電話,只能再換上衣服折騰一趟。”
11月27日傍晚,記者來到蓮怡園二區,從東門進入順着便道一路向西,記者見到了不少拿着快遞的居民。通過打聽,記者在小區尚未開放的南二門處找到了居民收取快遞的點位。透過南二門及兩側柵欄的縫隙看去,此刻柵欄內外正是一片“熱鬧”景象。沿着小區的大門和柵欄向外,地面上擺滿了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快遞包裹,一旁的快遞車上架起的燈泡,把南門照得有如白晝。柵欄門外,四五名快遞員正根據居民提供的樓牌號和手機號,在衆多的包裹裡不停翻找着對應的快遞。記者注意到,快遞人員只能順着其中兩扇柵欄將包裹遞進小區,傍晚時分的取件高峰期,由於南門周邊空間有限,不少居民來此取件都需排隊等候。
走近後記者發現,其中一處柵欄在臨近石頭底座的位置被拉開了一個約50釐米見方的豁口,體積稍大的包裹可以由此進出,而其他的小件包裹則被順着柵欄間的縫隙遞進小區。居民王女士此前在“雙十一”期間網購了包括衣服、護膚品、零食、鞋類在內的不少商品。“最多的時候,有六七件快遞同時等着我取,這些快遞既有裝在袋裡的也有裝在盒子裡的,拿起來很不方便。”爲此,王女士還特地向鄰居借來平時買菜用的小推車收取快遞。
現場一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我們下午一般忙完其他幾個小區就會陸陸續續過來等着,像現在晚上天氣冷了,最晚也就等到7點多,實在不行就只能明天再說了。”據這位快遞小哥瞭解,目前周邊幾個小區裡只有蓮怡園二區不讓快遞人員和車輛進入,即便小區內設有兩處快遞櫃,現在也無法進行投放。
隨後記者聯繫到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原則上不讓快遞人員進入,快遞櫃現在也不能投遞。如果有像冰箱、洗衣機這樣的大件快遞,快遞員登記後可由業主從東門領入,其他的快遞都得去南二門那邊領取。”
截至當晚6時許,蓮怡園二區南二門,記者仍看到不少居民絡繹不絕地拉着小車或是騎電動車前來領取快遞。居民呼籲,希望物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管理,在小區管理秩序和便民上找到最佳結合點。
新興家園小區
快遞車輛禁入
快遞員有顧慮
“有你的快遞,麻煩你到小區大門外拿一下。”住在程莊路新興家園小區的樑女士常常接到這樣的電話,收取快遞成了令她頗爲頭疼的事情。“現在小區不讓外賣、快遞的電動車進入,不少快遞員因此也就不願再往樓裡送了,好一點的能放到快遞櫃,大多數都通知過馬路去小區外面取。”
11月28日下午,新興家園小區大門外,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或進行分揀,或在等待業主自取快遞,地上擺滿了各種包裹。
當被問到能否將快遞存放入電子快遞櫃時,快遞員隨即稱“已經滿了。”記者看到僅有少數快遞員揹着包裹走進小區,到快遞櫃進行投送。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現在快遞車不能進,僅靠推車、揹包投遞,效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現在早晚兩趟都會先把周邊小區的東西配送完,然後再到這裡等着居民自取。
“此前這些快遞車都在小區門口等着取件,後來有人覺得門口太亂,就讓快遞小哥連車帶人跑到馬路對面‘擺攤’了。小區門口有斑馬線但沒有信號燈,晚上取件又正好趕上車輛高峰,穿來穿去挺危險的。”一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如今不僅是快遞,就連在各類APP上購買的食品、果蔬等商品,配送員也會聯繫居民到小區門口自取。記者隨後來到距離新興家園小區一公里外的一處大型超市,小區居民的說法在這裡也得到了證實。“現在車只能停在小區外,萬一車上的其他東西丟了就很麻煩,所以現在居民得到小區門口自取。”
對此,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解釋稱,目前並沒有禁止快遞員進出小區。因爲此前小區內發生過因快遞、外賣車輛車速過快與居民發生碰撞的情況,出於安全考慮暫不讓相關車輛進小區。“如果居民訂購了重物、大件商品或家中有老人不方便搬運,我們也給門崗配了小推車,可以幫忙運送。”
專家觀點
針對快遞車輛和人員能否進入小區的問題,北京社區問題專家陳鳳山認爲,出於安全問題考慮,直接禁止這些車輛進入的做法欠妥。因爲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是受全體業主委託來管理小區的公共事務,屬於受託管理。“除非是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情況下,平時未經多數業主同意,物業公司無權作出這種限制。”
陳鳳山建議,針對快遞車輛行駛安全問題,物業公司可以與快遞公司簽訂合同,約定雙方責任,明確處罰措施。再由快遞公司對其車輛、人員進行覈准管理,人員與車輛依照相關規定進入小區,進而保障小區內人員、環境、設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