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盛事》《捉放曹》在京展映

《捉放曹》劇照

■本報駐京記者 彭丹

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國家級重點文化工程京劇電影工程”優秀影片入藏中國電影博物館暨展覽、展映活動18日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開幕。兩部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等共同出品的京劇電影《貞觀盛事》與《捉放曹》在入藏之列,分別於18日、19日在京首映。

自百餘年前中國電影誕生起,戲曲與電影便結下了密不可分的創作親緣。《貞觀盛事》與《捉放曹》作爲京劇電影的優秀之作,也在從舞臺銀幕的變與不變間實踐着兩種藝術的互通有無,在電影語言中延伸傳統美學意蘊,探索京劇傳播的新方式。

《貞觀盛事》:從舞臺到銀幕,不變的是對藝術的堅守

“陛下,不法官宦理當查處,爲正世風,臣有一諫……”銀幕上,魏徵冒死勸誡李世民戒除奢靡、遣送前朝宮女出宮,君臣二人爭執良久,最終李世民採納諫言——京劇電影《貞觀盛事》中的一幕幕,讓觀衆清晰捕捉到演員表情與動作的豐沛細節,進而生出別樣的沉浸感。

京劇《貞觀盛事》最早創排於1999年,是“尚長榮三部曲”之一,至今已演出百餘場。電影《貞觀盛事》是目前入選“京劇電影工程”項目中唯一一部新編劇目。從舞臺到銀幕,主創團隊爲縮短時長,做了人物、情節的刪減,比如將人物集中到魏徵和李世民因長孫無忌的奢靡、強霸而產生的衝突上,捨棄馬球、騎馬以及無關宏旨的歌舞場面等,層層反轉、處處伏筆劇情更符合電影觀賞的心理節奏。爲了保證品質,上影還搭出了5個360度立體的景,同時採用3D拍攝,用360度電影鏡頭補充舞臺觀賞盲點,引進全套的聲音製作系統,讓電影的全景聲效果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關棟天分別在劇中飾演魏徵、李世民。在關棟天看來,從舞臺到銀幕,不變的是對藝術的堅守。正如梅蘭芳先生所說“移步不換形”,無論在哪一種藝術形式中,人物都要有層次地去展現。讓關棟天尤爲印象深刻的是劇中有幾場魏徵跪拜李世民的戲,雖然鏡頭拍攝並不需要,年事已高的尚長榮入戲深時,自顧自跪了下去,渾然忘了膝蓋有傷,一下子摔一跟頭,掉了盔帽。無論臺下有無滿座觀衆、滿堂喝彩,京劇表演藝術家依然一絲不苟地踐行着戲曲舞臺上的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

《捉放曹》:筆畫越少越難寫

電影《捉放曹》拍攝採用了8K全景聲技術拍攝,使其成爲首部8K戲曲電影。《捉放曹》是一出京劇譚、餘流派老生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經典花臉應工戲。這出上演了近200年的骨子老戲,經過了歷代藝術大師的打磨,久演不衰。

“《捉放曹》戲中人物角色少,如同書法,筆畫越少越難寫,因此對電影劇情的呈現、舞美燈光等設計都是挑戰。”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介紹,爲配合電影拍攝,劇本整理馮鋼在傳統劇本基礎上做了梳理和調整。整齣戲從“公堂”開始詳細敘述,完整地呈現“捉”與“放”的故事情節,使劇中陳宮和曹操兩位人物的心路歷程有更爲合理、流暢的體現。導演滕俊傑還介紹,爲在片中呈現出真實的場景細節,《捉放曹》的造型、舞美精益求精,小到晾曬的鹹菜黃豆等皆爲實物。

電影超高清的銀幕分辨率讓演員神態、動作一覽無餘,也考驗着演員表演的功力分寸。片中主演、上海京劇院演員王珮瑜在1994年就向餘派京劇專家王思及先生學習了《捉放曹》全劇,經多位名師指點。她表示,電影拍攝鏡頭的空間感與舞臺表演不同,“特寫”就像是臺下的觀衆走了上來,空間距離變近,心理距離就要把握得更準確。《捉放曹》的表演要力求準確又要不露痕跡,分寸感極微妙。

據悉,《捉放曹》是上海京劇院繼《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勘玉釧》《貞觀盛事》之後參與出品的第5部“京劇電影工程”作品。此次“京劇電影工程”優秀影片入藏中國電影博物館暨展覽、展映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傳統經典京劇電影集中展映活動,也是中國電影博物館首次集中入藏近十年來拍攝完成的優秀京劇影片。(本報北京5月18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