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歌刪「毋黨」、遷移1座蔣中正銅像 學生:抹淡威權遺毒
▲國立政治大學7日校務會議通過歌詞修正案、遷移2座蔣介石銅像其中1座。(圖/《ETNEWS新聞雲》資料照)
國立政治大學7日召開「馬拉松式」校務會議,上午確定校歌新舊版本並行,下午通過2座蔣中正銅像遷移1座,至於是保留學校後山圓環道的「蔣中正戎馬像」,還是中正圖書館裡的「蔣中正馬褂坐姿像」,將留在下次校務會議討論。對此,學生社團「政大野火陣線」表示,雖然仍保留了一座蔣中正銅像,但此舉已彰顯了政大的胸襟與高度,讓校園逐漸抹淡過去威權的遺毒。
政治大學前身爲「中央黨務學校」,1945年改制成政治大學,國共戰爭後在臺覆校,有「黨校」之名號,首任校長是先總統蔣中正,濃厚黨國色彩,政大校歌裡因而有「吾黨」、「三民主義」、「建設中華民國」等詞彙,被外界質疑黨國意識深刻。
▲政大「文化杯」合唱比賽曾有14科系學生罷唱。(圖/翻攝自政大野火陣線臉書)
學生多次發動連署廢除校歌,拒絕校內一年一度合唱比賽「文化杯」把校歌列爲指定曲,甚至傳出「罷唱」等事件,許多師生展開辯論,認爲應讓「黨歌」走入歷史,而政大直至去年才正式成立「校歌檢討委員會」,召開多次校務會議,今年7月提案修正,於7日新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逐句討論表決,通過新校歌方案。
政大新校歌逐句修正與表決,確認歌詞是否適當,最後決議把「革命」改成「革新」,「命令」改成「理念」,「實行三民主義」改成「實踐民主法治」,「建設中華民國」改成「維護自由人權」,「吾黨」改成「我們」等,同時保留舊版校歌,新舊版本並行,學生可自行選擇喜愛的版本傳唱,而未來在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播放校歌時僅會播放歌曲旋律版,不會影響歌詞。
在確定政大校歌新舊版本並行之後,校務會議緊接討論蔣中正銅像遷移事項。由於殘留早期「黨國體制」威權遺毒,學校校內有2座蔣中正銅像,其一是學校後山圓環道的「蔣中正戎馬像」,其二是中正圖書館裡的「蔣中正馬褂坐姿像」。
政大師生透過體制程序,今年1月通過學生提案,正式啓動校園轉型正義,成立「銅像處置委員會」,討論銅像遷移相關程序,再由校務會議決定。
歷經委員會討論,政大於7日校務會議討論提案,甲案是遷移1座、乙案是遷移2座,最後由甲案得43票、乙案得22票(7票廢票),正式通過遷移1座政大校內蔣中正銅像。至於是遷移學校後山圓環道的「蔣中正戎馬像」,或是中正圖書館內的「蔣中正馬褂坐姿像」,皆尚未確定,留待下次校務會議討論。
▲政大後山圓環道「蔣中正戎馬像」。(圖/記者季相儒攝)
▲政大中正圖書館裡「蔣中正馬褂坐姿像」。(圖/記者季相儒攝)
對此,「政大野火陣線」透過臉書發表聲明表示,新校歌修訂不少如「吾黨」、「三民主義」、「中華民國」等關鍵歌詞,保留舊校歌以保障過去校友的情感連結,而新校歌也彰顯新時代推崇的至善與價值。
該聲明指出,銅像雖然仍保留了一座,但此決定彰顯了政大願意有這樣的胸襟與高度,讓校園抹淡過去威權的遺毒,體現身爲學術殿堂最崇尚的民主自由。
▲「政大野火陣線」學生抗議。(圖/《ETNEWS新聞雲》資料照)
「政大野火陣線」過去透過連署、罷唱、懶人包、參與公聽會、提出論述、派員選舉學生代表等,都是爲了讓政大不再僅有「黨校」的舊名,透過這些方式,即便緩慢,即便幾次會議不從人願,但也因此,有更多人願意溝通、理解,關於轉型正義,關於人文價值,甚或是關於政大的過去。
聲明指出,無論在政大,或在臺灣,轉型正義仍是一條太顛簸的路,但7日會議讓政大與臺灣的轉型正義露出一絲曙光。而「政大野火陣線」仍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讓轉型正義得以彰顯,讓人文價值可以理直氣壯的在這片土地上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