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 | A股有望反彈,但可能得迴避這一板塊

本週A股各主要股指以跌爲主,除上證綜指全周累計漲1.52%至3065.26點外,深綜指、創業板綜指、科創50、北證50周跌幅分別爲1.24%、2.58%、1.07%、3.07%。

滬指獨強與“三桶油”及金融、電信、煤炭等權重股較強相關,因這類個股在滬市中佔比較高。

前一週末 “新國九條”發佈,其後證監會、交易所也發佈了不少配套措施,其中有不少有利於大盤股的內容,如“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推動一年多次分紅”等,故上述權重股表現就明顯強勁,而小微盤股連續兩天殺跌,直到週三才因有關方面對市場的“誤讀”所做的“澄清(退市規則修改非針對小盤股)”而大幅反彈。

週二公佈的中國第一季度GDP及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優於預期,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明顯不及預期的增4.6%。雖然數據整體優於預期,但市場可能更爲看重的消費數據不佳,故股市並未得到顯著支撐。由某種角度看,市場甚至有可能將上述數據理解成短期利空,因明顯比較好的GDP使今年完成5%經濟增長目標更易實現,故市場就有些理由懷疑未來比較劇烈的經濟扶持政策出臺的概率會暫時有所降低。

週四大盤維持震盪,當天亞太貨幣的波動率加大對股指運行構成些干擾,但A股最終漲跌不大。

到了週五上午,因當時以色列空襲了伊朗部分地區的消息傳出,包括A股在內的亞太股市均受到些衝擊。實際上相關消息並不充分與透明,各消息來源的說法也各異,故市場一時間也分不清真假,市場本能地擔心以色列與伊朗間緊張局勢可能會呈螺旋狀上升態勢,進而擔心最終形成“不可收拾”局面。

一些自媒體或“標題黨”爲了流量而誇張地渲染,也是市場心態緊張的原因之一。

事後綜合週末各方信息,個人認爲,中東局勢可能遠沒市場週五盤中時所想象地那般嚴峻,事態應該存在“不再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如果真是這樣,下週一包括A股在內的亞太股市可能會反彈。

週末國內消息面也偏正面,證監會發布了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此外,證監會還發布實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文件細節可知,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費率將有所調降。

“新國九條”所帶來的高股息的大盤股重股相對強勢在短期內有可能還會延續,績差股表現仍可能相對稍弱。“新國九條”不會是個短期市場影響因素,其影響會較爲深遠。此外,考慮到部分城市公用事業類費用有所調整,故短期內此類側重防守的個股表現可能也會相對較強。

若僅就下週一市場情況看,投資者可能短期內得迴避下AI相關個股,因外圍市場同類品種表現不佳。

週五,今年的AI大牛股超微電腦因表示“不會進行業績預告”而使投資者對其業績產生懷疑而暴跌23%,其算力合作方英偉達受到拖累也下跌10%。此外,不少美股科技股也錄得大小不一的跌幅。

下週美國將有多家科技大廠公佈業績,屆時各科技行業的情況或將變得相對清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