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天公生 臺灣首廟天壇涌人潮

南市首廟天壇主祀玉皇上帝,創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地方俗稱「天公廟」,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更是人潮洶涌。(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2月24日正值正月初九「天公生」,人潮最高峰是正月初八深夜11時(子時),臺南市各「天公廟」涌進大量祝壽人潮,臺南市大灣凌霄寶殿天公廟武龍宮舉辦玉皇上帝萬壽祝嘏大典、佑民街開基玉皇宮臺灣首廟天壇,涌入衆多拜天公的信衆,可說是人山人海

▲廟埕前照牆邊堆積一座座比人還高「錢紙山」,這些都將交由環保局「紙錢集中燒」。(圖/記者林悅攝)

「天公」的信仰,從福建廣東以至臺灣,最爲深入普遍。「天公」,據說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爲「元始天尊」,爲衆神最高統領,也是道教諸天尊之一。天公沒有偶像,很多廟宇祇有一個神牌。因爲蒼蒼者天,擡頭即見,有了偶像反而不像,不過時代變遷,有的廟也有偶像,垂旒執圭,作古帝王形狀;惟也有一說,天公即是三官中的天官

正月初九天公生日祭典,最爲謹慎隆重;前一天,全家大小要齋戒沐浴更衣,午夜子時開始祭祀,由長至幼,須三跪九叩祭品如用牲畜者,一定要用公雞,若是還願,必須用全豬,祭畢焚燒特定金紙叫做「天公金」,接着放鞭炮、送神。初九當天,禁止家人衣服或倒垃圾桶,以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臺南市首廟天壇主祀玉皇上帝,創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地方俗稱「天公廟」,每年農曆除夕夜就熱鬧滾滾,正月初九「天公生」更是人潮洶涌,廟埕前照牆邊堆積一座座比人還高「錢紙山」,虔誠向「天公」祝壽的人潮及煙香將整座廟包圍,直到清晨始散去!

▲許多信衆支持廟方「以米代金」的環保政策,將要買金紙的錢,換成買「平安米」,可減少燒紙錢、減少5空污,幫助低收弱勢,一舉多得。(圖/記者林悅攝)

臺南市首廟天壇內信衆人擠人,拜香都要舉在頭頂上,以防觸及人身衣服,紙錢由工作人員裝進麻袋內,一袋袋紙錢堆在廟埕前照牆邊,以響應紙錢集中燒的環保政策。還有信衆支持廟方「以米代金」的環保政策,將要買金紙的錢,換成買「平安米」,一方面可以將米回家煮吃平安,又可減少燒紙錢,減少PM2.5空污、幫助低收弱勢,一舉多得,顯示民衆環保意識逐漸擡頭。

▲臺灣首廟天壇,涌入衆多拜天公的信衆,可說是人山人海。(圖/記者林悅攝)

有些信衆爲錯開人潮,也有采提早或隔早再前往玉帝祝壽,也有些信衆則喜歡擠在祝壽人羣中,享受人旺財旺的氛圍,也祈求玉帝保佑新的一年,平安健康,人順事順財也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