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21年 臺氯頭份廠仍有毒
苗栗縣長徐耀昌(左四)22日上午前往臺氯舊廠區視察地下水污染整治。(謝明俊攝)
臺灣氯乙烯頭份廠1977年開始生產氯乙烯,造成廠區內土質及地下水嚴重污染、超標940倍,1997年停工拆除後展開一連串整治工作;苗栗縣長徐耀昌22日視察整治成果,廠內仍持續整治中,徐耀昌希望廠方繼續努力,共同打造乾淨的居住環境。
氯乙烯曾超標940倍
臺氯頭份廠1970年開始整地興建廠房,1977年開始運轉生產,經營權一度移轉至澳商BTR手上,1997年才由臺聚集團接手,同一年臺氯頭份廠停止生產並拆除,2年後開始進行土壤覆育及地下水整治;但廠內地下水氯乙烯含量仍超標940倍,還包括多重污染,2006年被公告爲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正式對廠區列管。
由於當時的環保技術不若現今進步,臺聚集團花了許多經費,用在消除廠區土壤中氯乙烯等有毒化學物質成分,不過成效一直有限。
臺氯頭份廠在2008至2010年間,重新做土質及地下水調查,發現廠區地下土壤都屬砂礫層,主要有毒物質爲氯乙烯及三氯乙烯等9種,因質量較重,會向下滲透,以致地下水層污染無法根除,因此廠方從2011年開始引進最新技術方法整治。
引進新技術處理
新的整治技術包括3方面,首先採阻隔工法,利用透水性反應牆,在地下阻絕有毒化學質物蔓延;其次是用生物處理法,將好氧及厭氧細菌打入地下,協助消化有毒物質,再透過化學氧化處理,進行第三層次分解毒物。
臺聚公司以此技術,已成功將華夏海灣頭份廠區完成整治,並在2017年3月成功解除列管,至於臺氯頭份廠仍持續進行整治改善。環保局表示,臺聚稱淺層15米以下水質已達管制標準,深層還在努力中,但最終仍得報環保局採樣認定;以氯乙烯爲例,檢測濃度須在每公升0.02毫克以下才可解除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