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文化走進開學第一課
“青春尋訪 黃河文化”“河小文”進校園開學第一課在鄭州外國語中學開課。丁友明 攝
講述《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及相關歷史、聽傳承人介紹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黃河文化主題剪紙……9月1日,由共青團鄭州市委舉辦的“青春尋訪 ·黃河文化”“河小文”進校園開學第一課在河南鄭州開課。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多種形式讓黃河文化走進了鄭州市不少中小學的課堂。
在鄭州外國語中學,該校歷史老師張昌明在“講好黃河故事”環節,向學生們講述《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歷史。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激昂澎湃的《黃河大合唱》在課堂上回蕩。“用汽油桶自制貝斯,同鐵皮自作打擊樂器、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也成了打擊樂器……”瞭解到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音樂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創作、演奏《黃河大合唱》,在場的學生們深爲觸動。
鄭州外國語中學學生創作的黃河文化主題剪紙。 丁友明 攝
隨後,在連德林及家人連紅增、連蕊、連茹悅的現場指導下,學生們動手創作主題剪紙《黃河》,長河落日圓的景象躍然於紙上。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黃河流域孕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燦如繁星。
在當天鄭州外國語中學開學第一課的“黃河文化傳承”環節,84歲的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連德林帶領一家四代人,向學生們介紹黃河流域剪紙的特點及民俗意義。老人現場還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歌,獲得學生們的陣陣掌聲。
記者瞭解到,此番共青團鄭州市委“青春尋訪·黃河文化”行動,是以尋訪華夏文明、黃河文化爲線索,按照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小文”非遺傳承進校園要求,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好黃河故事爲載體,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引領全市廣大團員青年自覺承擔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時代責任。
鄭州外國語中學學生創作黃河文化主題剪紙。 丁友明 攝
在當日的開學第一課活動現場,共青團鄭州市委副書記閆鵬鼓勵同學們樹立感悟黃河文化的家國情懷、發掘學習黃河文化的理論深度、確立尋訪黃河文化的實踐高度,在尋訪中感悟黃河文化歷史厚重,在參與中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精神認同。
參加了當日開學第一課的鄭州外國語中學八年級三班學生張競文在課後說:“這節課讓我瞭解到黃河文化豐富多彩,感受到母親河的魅力與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我希望自己也是黃河文化的傳承人,‘黃河故事’的講述人。”(韓章雲 靳靜)